正文 火線英雄:內地版烈火雄心(1 / 1)

熱劇速遞

消防題材向來是各國影視創作的重地,美國人有《雲梯49》,德國人有《空中火災》,日本人有《等救火的日子》,韓國人有《奪命警報》,香港人近年也有《十萬火急》、《逃出生天》、《救火英雄》等。

內地影視創作對消防題材的挖掘相對滯後,曾有過一部王寶強主演的係列數字電影《烈火男兒》,以及一部王明軍執導的《兵王》,但均沒能激起任何火花。

電視劇《火線英雄》由保劍鋒、朱梓驍和王喜等領銜的,該劇與消防官兵的真實生活為主線,講訴了六位性格不同,家庭背景迥異的新兵蛋子,在救火線上從競爭到互助,從玩世不恭到成長成熟的勵誌故事。

這樣的故事立意,很容易讓人想起由古天樂、王喜、關詠荷、錢嘉樂等主演的港劇《烈火雄心》,該劇也是以一眾以報考消防訓練學校的年輕人為視角,講述他們的友愛與競爭,曆練與成長的故事。

雖說英雄不問出處,但相比《火線英雄》中生活常態式的人物設定,《火線英雄》的一眾後生來頭更加極致。他們中有資質過人的軍二代,人生底線就是奔著特種兵去的,卻弄巧成拙留在了救火線;他們中也有玩世不恭的富二代,要不是繼承家業的通關命題,他才不願來軍營受累;他們中也有軍迷血統的工人子弟,對中外軍事如數家珍,自然在訓練中不幹人後;他們中還有出身寒微的農家子弟,能夠順利入伍減輕家庭負擔,已經是他改變人生的巨大契機。

《烈火雄心》中驅動古天樂與鄭子誠兄弟矛盾的,是與女友梁琤的三角情,《火線英雄》中沒有這等女色,因此更加依賴於人物出身與性格衝突帶來戲劇衝突。

當初《烈火男兒》未能播火,王寶強還不夠強大是其一,作品創作乏力是其二。當然,在此不可以個體來論功過,畢竟那時候的數字電影的製作預算,還不如如今一集電視劇的投入。

相比《烈火男兒》可憐兮兮的製作,《火線英雄》顯然是奔著精品劇去的,不僅有保劍鋒、朱梓驍等兩代偶像加盟,製作上也是不惜資本,劇中動作與速度雙管齊下,汗水與火藥齊飛,大有向動作片傾斜的趨勢。

從片頭搖滾風格主題曲中即可嗅見,這不是一部呆板的說教正劇,也不是隻賣青春顏值的偶像劇,而是一部充斥著雄性荷爾蒙激情的當代劇。而從它“烈焰灼身就是調味”和“我們不是超人,也會恐懼會犧牲”等歌詞可見,它既有苦中作樂的自我調侃,也有腳踏實地的現實接入。

此前我們消防題材的生冷,與我們對消防領域的陌生不無關聯,然而在過去若幹年,媒體視線的廣角正改變著我們的認知。去年底到今年出,武漢、烏魯木齊和北京等地先後湧現多為抱著噴火煤氣罐衝出火海的消防官兵形象,網民親切地將這些大無畏的英雄稱作抱火哥,抱火哥一時成為網絡熱詞。

此外,年初哈爾濱大火中犧牲的五位九零後消防員,更是牽動了億萬國民的心,他們中最大的22歲,最小的才18歲,別的同齡孩子正忙著追《小時代》,他們卻將短暫的人生獻給了救人性命火線。

《火線英雄》中也有這樣的一群年輕人,他們將十幾二十來歲的豆蔻年華留給了訓練場,留給了他們守護的家園,他們在生離死別的火線上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此中既有青春的激揚,也有現實的殘酷。與《烈火雄心》頗為相似,兩劇都沒因為可敬可佩而遊離在雲端,最後拍成了一部長篇表揚稿,而是在輕喜劇的軌道上,嚴肅而認真地完成現實的青春巡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