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孩子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麵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在人際交往方麵,孩子應有喜歡與人交往的能力,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並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會關心尊重他人。在社會適應方麵,孩子要適應並喜歡群體生活,懂得遵守基本的行為規範,並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3—4歲:想加入同伴的遊戲時,能友好地提出請求。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擾別人。
4—5歲: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並有關心、體貼的表現。知道說謊是不對的。
5—6歲: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理解規則的意義,能與同伴協商製定遊戲和活動規則。
教育建議: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努力為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讓其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學會遵守規則。
科學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一方麵是科學探究的能力,首先要讓孩子親近自然、喜歡探究,並培養出初步的探究能力,最後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另一方麵是數學認知能力,要讓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3—4歲:能感知和體驗天氣對自己生活和活動的影響。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說出總數。能按數取物。理解上下、前後、裏外等方位詞。
4—5歲:能對事物或現象進行觀察比較,發現其相同與不同。初步感知常用科技產品與自己生活的關係,知道科技產品有利也有弊。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粗細、厚薄、輕重等方麵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語描述。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5—6歲:能探索並發現常見的物理現象產生的條件或影響因素,如影子、沉浮等。能發現生活中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能辨別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議:應注重引導孩子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另外,要善於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孩子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孩子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藝術
每個孩子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首先,孩子要會感受和欣賞。要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其次,孩子要會表現和創造。
3—4歲:能模仿學唱短小歌曲。
4—5歲:能用拍手、踏腳等身體動作或可敲擊的物品敲打節拍和基本節奏。
5—6歲:願意和別人分享、交流自己喜愛的藝術作品和美感體驗。能用基本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唱歌。能自編自演故事,並為表演選擇和搭配簡單的服飾、道具或布景。
教育建議:成人應對孩子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孩子,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孩子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象與創造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