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直係親屬能獻血嗎(1 / 1)

父子之間有隱患,夫妻必須先配型

家庭醫生

作者:於超

發生意外後親人相互輸血,這樣的鏡頭在電視劇裏屢見不鮮。但近日,一條微博稱:“直係親屬之間輸血可能引起輸血並發症,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死亡率可高達90%。”這個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就此,《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輸血科主任曹緒梅。

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孫子,這些都是直係親屬嗎?曹緒梅主任指出,直係親屬包括直係血親和直係姻親,前者指與自己有直接血緣關係的親屬,生育自己的和由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父母和子女、祖父母和孫子都屬於這個範疇。後者主要指配偶。而兄弟姐妹不屬於直係親屬,是旁係。

直係血親互相輸血要經處理

兒子發生意外,老王和妻子焦急萬分,當醫生提出要給孩子輸血,老王毫不猶豫伸出自己的胳膊:“我是他的父親,抽我的血吧!”這樣的場景曹緒梅遇到的可不少,此時她總會耐心地勸導家屬,即便你們血型配型符合,也不主張直係親屬間相互輸血。

由於親屬之間抗原的相似性較高,當受血者即宿主的免疫出現嚴重缺陷或受到抑製時,對外來的直係血親的相似淋巴細胞缺乏識別,“當成自己的”,此時,外來淋巴細胞卻可能“反客為主”,攻擊宿主自身的組織,引起致命性的並發症,即輸血相關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而這種並發症大概在輸血後10—14天發生,開始時以發熱、皮疹等多見,嚴重時會因感染致死。因此,沒有經過處理的直係親屬間的血是不能隨便使用的,危險性很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最嚴重的輸血並發症之一,發病率僅為0.1%—1%,血緣關係越近,發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級親屬,即父母與子女間,發病率要高10—20倍。但是這個病的死亡率卻高達90%。所以,醫院原則上不支持直係親屬間互相輸血,如果邊遠山區或緊急情況必須要輸,可用放射源照射血液,減少活性淋巴細胞之後方可使用。

丈夫給妻子輸血取決於血型

“大夫,我妻子是孤兒,把我的血輸給她吧!”深愛妻子的丈夫僅僅抓住大夫的手。此時,對曹緒梅這樣的血液科大夫而言,一定會告訴他,要救你的妻子,請先跟我來做一下血型配型檢測。在丈夫給妻子獻血前,需要對血型相同的丈夫和妻子進行配血,如果發生反應的話,就不能使用丈夫的血液,反之則可。因為即便血型配型符合,妻子在懷孕前也不宜輸注丈夫的血液,如果妻子接受丈夫的血液後,可產生針對其血型抗原的抗體。妊娠時,這種抗體可通過胎盤到達胎兒體內。如果胎兒通過遺傳從父親那裏獲得了這種血型抗原,就有可能發生新生兒溶血病。所以未生育的夫妻還是應該盡量規避這樣的輸血。如果不考慮生育問題,隻要血型相合,血液質量合格,丈夫的血液是可以輸給妻子的。

輸血不是越新鮮越好

在電視劇中,一定不難看見,好友、親屬將“滾燙”的鮮血輸給生命垂危的同血型的患者。其實這也是不現實的。曹緒梅主任指出,血液並不是越新鮮越好,剛采出來的血液沒有經過病原體檢驗,是不安全的。新采集的血液要做病毒核酸的檢測和血型確認等。采出的血液按要求的溫度保存在特殊的保養液中,能夠保證在有效期內各種成分的有效性。而且,剛采出的血要經過加工,分離出各種成分,根據患者需要輸給。電視中出現的親屬間輸血是出於劇情需要,在現實中很難有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