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錢包鑰匙一刻不離身 隨時短信微博冷落身邊人
特別報道
作者:王月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這是最近流傳很廣的一個段子,但如果真的成為現實,是不是透著一些淒涼。手機,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它瞬間拉近了人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手機也給現代人際交往帶來了“災難”,它占據了人過多的注意力,把人培養成了“電子動物”。
據國際電信聯盟最新消息,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平均每百人中就有86人擁有手機,全球手機用戶達到60億,僅中國就有近10億。特別是智能手機問世以來,很多人機不離手了。生存在由手機編織的龐大關係網下的我們,不得不靜下來反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信息社會學教授謝裏-特克爾說過的那句話:“我們每日花更多的時間與更多的人聯係,這種聯係卻讓我們更孤獨。”
20億人陷入手機依賴
幾乎一年換一部手機的北京小夥李燦剛剛花高價訂購了最新款的蘋果手機。在他的通訊錄裏,儲存著562個電話號碼,其中包括親人、朋友、同事等幾乎他全部的關係網。“如果沒有了手機,我都不知道該怎麼活。”李燦說,他對手機的依賴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手機就是他的眼睛、耳朵、嘴巴,甚至像錢包、鑰匙,離開手機幾乎寸步難行。
和朋友約好“十一”去自駕遊的薑女士更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失落。“事先憧憬的欣賞美景、一路歡笑的場景完全沒有出現。旅行途中、休息間隙、吃飯空檔,哪怕僅幾分鍾,大家都會低頭拿出手機擺弄。”薑女士說,這次度假已經變成“大家換了個地方玩手機”,眼前的風景和旅伴都顯得那樣平淡。
今年中秋節後,大連市張先生家的一次家宴因為手機不歡而散。張先生與弟弟妹妹去爺爺家吃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他們個個捧著手機玩,沒有絲毫響應,老人備受冷落,一怒之下“啪”地摔碎了眼前的盤子,撂了句“你們就和手機過吧”,生氣地回了房間。
如今,許多國人正過著“被手機綁架”的生活:上下班途中抱著手機玩一路;回到家和家人沒有交流,拿著手機或電腦上網衝浪、聊天;朋友間約好逛街吃飯聊天,更像是手機和手機的聚會;在餐館等著上菜的間隙,所有人都掏出手機擺弄;就連回家陪父母的短暫時間,都會不停地被手機鈴聲打擾……法新社曾經在一篇報道中這樣描述中國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在中國的公共汽車上,你會看到年輕人都在玩手機,或是打遊戲、玩微博,或是發短信,又或是上網,手機就是他們的全部……”
沉溺於手機的不僅是中國人,“手機依賴症”已在全世界蔓延。美國曾做過一個調查,當問到“如果你的手機被扔到惡臭的垃圾堆裏,你還會去找嗎”,超過63%的美國人回答“會”,另有25%的美國人會和偷手機的小偷打架,55%的美國女性“寧可不化妝出門,但必須帶上手機”。
全球十大市場調查公司之一思緯市場研究公司在對11個國家8000多名受訪者調查後發現:有3/4的人會隨身攜帶手機,1/4的人認為手機比錢包更重要,2/3的受訪者在睡覺時不會關機,超過1/3的人表示“離開手機無法生活”。按照全球60億手機用戶來計算,目前至少有20億人每天和手機“捆綁”著過日子。
為了應對“手機依賴”,美國一款名為“手機監獄”的產品在市場上頗受歡迎。這款產品是一個鐵質的微型“監舍”,裏麵有多張“小床”,可以在人們用餐、開會的時候“扣押”6部手機,好讓人們花更多時間麵對麵交流。
手機是“電子海洛因”
如今,網絡上正在瘋傳手機的“七宗罪”:1.睜眼後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看;2.朋友聚餐先用手機給飯菜拍照,然後各玩各的手機,等到說再見,大家啥都沒聊;3.每隔一會兒就要打開手機,看看微博有沒有新消息;4.視力越來越糟;5.總擔心電池不夠用;6.最怕別人借手機,太多秘密都在手機裏;7.丟了手機就像丟了魂。雖然這7條不足以控訴手機的全部“罪狀”,但手機已經如同“電子海洛因”,對人的負麵影響紛紛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