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上廁所不準超三次 所有鉛筆的筆尖一樣粗
健康文摘
“開學一月摧毀六年教育觀”,近日,一位家長發表的自述文章——“你擔心孩子被學校教壞嗎? ”在微博上引發熱議,其中控訴的一條“學校整齊劃一的要求摧垮個性化教育”在家長中引發共鳴。
家長:整齊劃一沒必要
家長林爻在文章中稱,如今部分小學對學生的要求幾近極致。例如,孩子們被要求上課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課桌上;回答問題把手舉得一樣高;所有書皮都一模一樣;所有鉛筆筆尖都一樣粗細……這位家長擔憂,這將摧垮孩子的個性,遏製孩子成長中的創造性。
這個觀點在家長中引發共鳴,上海市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吳瑜女士(化名)深有同感,她的孩子上五年級,老師規定全班學生寫作業必須用某一品牌的可擦拭水筆,這樣使作業看起來整潔。“這種水筆一支20多元,不僅價格貴,而且隻有梅龍鎮伊勢丹才有賣,為找到這種筆我差點跑斷腿。 ”吳瑜說,如此“整齊劃一”實在沒必要,人為給家長製造麻煩。
家長林爻還表示,自己“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觀一開學就碰了壁。因為明白學齡前孩子應以遊戲為主,就堅持沒讓孩子上學前班。可上學了,寫字成了必需的一課。因為缺少這方麵訓練,孩子格外用心,雖然每一個筆道歪歪斜斜,頁麵看起來不幹淨,但看她這麼認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順利度過這一關。然而沒過兩天就收到老師的信息:“孩子書寫很不好,家長監督孩子把每個字寫好。”這令她很迷茫,“我的教育方法到底對不對?”
這種困惑在不少小學低年級家長中非常普遍。在上小學前,許靜(化名)一直堅持“順其自然、快樂學習”的育兒理念,兒子入讀上海中心城區某名校前幾乎是“一張白紙”。可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後,一直告誡自己要學會等待的許靜再也坐不住了。暑假裏,開始加入超前學習的快車道,找來二年級的教材給孩子預習。“上小學前,我認為保持孩子純真很重要,現實告訴我,這個不重要,學習速度最重要。”這讓許靜內心產生了極大落差,一年級開學一個月,就要求孩子在3分鍾內完成100道口算題,每天100題周而複始地“魔鬼訓練”,暑假也不放過。
老師:無規矩不成方圓
對於家長的多方質疑,老師們則認為孩子應努力適應學校的規則。“家長麵對的是一個孩子,可老師麵對的卻是一個班級三四十個孩子,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整齊劃一的要求,老師根本沒法開展工作。”全國勞模、上海虹口區第三中心小學一年級李莉老師認為,老師規定的說到底是為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孩子既然生活在集體中,就需要懂團隊觀念和遊戲規則,在守規則的前提下再去發展個性,否則整個班級就亂套了。
李老師舉例說,為何要求統一使用2H鉛筆,因為多年實踐發現,2H鉛筆的硬度和濃淡程度剛好,擦起來也方便,作業本看起來很清爽。 2B鉛筆寫出來的字又濃又粗,小朋友不易擦幹淨,作業本會很髒。要求名字寫在包書皮右下角,是一個規範格式,也方便學生查找。
在上海盧灣第一中心小學一年級教師周浩文看來,家長對某些整齊劃一有看法,完全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或做出調整。“我們校長和老師會將自己的育兒體會提前與家長分享,告訴他們老師這樣規定的目的是什麼,這樣一來,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周老師告訴記者,孩子剛入學,在行為習慣和自理能力方麵都比較弱,需要老師規範的指導,你得先“入格”,然後再“出格”。
校長:學校教育太受限
學校管理者和教育專家都認為,整個教育體製都應改變,上海進才實驗小學校長趙國弟表示,教育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原來很多學校可以做的事情現在都被限製,隻能由家長操辦。
“學校的責任是有限的,公辦的學校是麵向所有的學生,完成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部分教師提出的建議、要求也是她個性化工作的組成部分,如果不違反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建議家長盡量配合。”趙國弟表示,“發帖的家長是一位新生家長,可能還沒適應做一位小學家長,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趙國弟提醒道,對於學校、老師的規範和建議,如果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可以做到,少數的家長就最好盡力配合。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如今不少小學都要求一致,千校一麵,沒有個性和特色。在孩子上學前,希望孩子能快樂、健康成長,可進校之後,在日複一日的作業、考試、要求之下,家長也被應試教育裹挾進去。“不改變現在教育的評價體係,就不可能把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解放出來。”熊丙奇表示,單一看成績的評價體係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 個性,目的是為了升學,把他們變為升學的工具。希望教育部門多反思,調整目前這種教育方式。(摘自《新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