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信也非常欣賞黃毅清,此人是個真正的歌手。
從來沒有緋聞,從來不拍電視,也從來不拍電影。除了偶爾上上綜藝節目,其他任何時間,隻要他上了報紙或者電視,肯定都是因為歌曲。
這樣的人在國內的娛樂圈非常少見。國人好像一直都有那種“多一份技藝,多一份保證”的心思。
娛樂圈也一樣,演而優則唱、唱而優則演、或者演而優則導,這在國內都是常態。好像要是不多方麵、多渠道發展,就另類一樣。
但是黃毅清不是這樣的,自從他出現在歌壇,就一直在寫作歌曲,然後就是唱歌。其它任何事情都不想參加。
對於這一點,李子信也是有些佩服的。要知道所有的大師都有著這樣的工匠精神,專注才能把一件事情做透徹。
有時候博學多才就是什麼都會,但是什麼都不精。而國人最推崇的好像就是這個。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研究的領域多了,自然就不可能達到頂峰。
就象前世,四大天王裏最出名的肯定是劉天王。
但是劉天王唱歌肯定不如學友哥。跳舞也肯定比不過郭天王。演戲那跟發哥啊這些真正的演技之神也是差距頗大。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國人就覺得博學多才是個好事了。
但是仔細想想,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是一個導演,需要演技的戲你是找劉天王還是找發哥!《臥虎藏龍》為什麼找的是發哥不是劉天王?
如果需要一個實力唱將,你說是學友哥厲害,還是劉天王厲害!
跳舞更不用說了,郭天王的本職啊!
所以,雖然劉天王最紅,但是他失去的都是頂級的機會。
不過劉天王也有一件事情,做到了頂級。那就是勤奮!娛樂圈的勞模!
娛樂圈誰有劉天王勤奮,所以雖然在某些領域他做不到頂級,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也讓他走到了最紅的位置。
黃毅清就是一個專注的人,李子信曾經看過他的一次采訪。
記者說:“黃毅清,為什麼你不演電影也不演戲啊!”
黃毅清,道:“因為我的精力有限啊!隻是歌曲一項,不管是作詞作曲還是唱歌,我都還做的不夠好。所以不敢把精力分散!”
雖然李子信做不到他那樣,但是並不妨礙他欣賞黃毅清專注做一件事情的態度。
倆個互相欣賞的年輕人聊的頗為歡快。
周良才自然要跟其他人打個招呼,尤其是褚飛秦,還得感謝他給毅清這個機會。讓毅清也能在《明天會更好》這首慈善歌曲中,占據一個位置。
顧永是個急脾氣,但也是人老成精。看見周良才今天不想跟自己鬥嘴,也就不找他麻煩了。反正自己有子信這個弟子,雖然黃毅清也非常不錯,但是想跟子信比恐怕還差了一籌。
譚春妮一直跟在李子信身邊,聽著他跟黃毅清投機的聊天,也不插話。
黃毅清更顯羞澀,跟譚春妮打了個招呼以後,都有點不敢看她。
“毅清是什麼時候跟周老師開始學創作的?”
“我已經跟周師學了五年了。”
黃毅清的麵容姣好,而且非常柔和,讓人一見就有些親切。李子信記得資料上說他今年二十三歲。也就是十八、九歲就跟周良才開始學創作了。
不過黃毅清接觸音樂的時間已經非常長了,他的母親就是搞音樂的,大學也是上的音樂學院。
接觸音樂這麼長時間,而且有顏值,有實力,又有個在唱片公司做音樂總監的老師。
按理說,這樣的好條件,應該早就有出道的條件了。但他還是一直到二十歲才開始出道。
他的出道也沒有什麼一鳴驚人的地方,而是循序漸進,如一股清泉流淌不息。
李子信相信隻要給他一段時間,肯定會有厚積薄發的時候。
慈善節的主要舉辦地點,就是慈音殘疾人學校的禮堂。
禮堂裏布置的很像茶話會,一張張圓桌布滿了整個大廳。幾人進來的時候,自然會有迎賓詢問姓名,並且帶領他們到自己的座位。
慈音慈善節每年都是如此,根據邀請函安排座位。
李子信跟著迎賓穿過一張張桌子,徑直往最前麵走去。看著春妮姐被領到了張樹那一桌,而自己的座位好像還在前麵。
迎賓最後拉開椅子的時候,李子信有些楞住了。
這一桌的人他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但是不管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非同小可。
歐慶民、司中原、朱七哥,還有幾個不認識的人,看著都年紀不小了,既然能跟前麵幾人坐在一起,恐怕也是大佬。
“歐老好!司校長好!七哥好!”李子信趕忙打著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