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好幾個逼仄的巷子,然後來到一個稍微寬敞一點的巷子。
“霍!人聲鼎沸啊!”
隻是轉過幾個巷子而已,但是呈現在李子信麵前的景象已經跟之前大不一樣了。
一個在李子信看來還是有些逼仄的小巷子裏中,在一個小窗口外,有序的排著兩排隊。
這些人裏既有穿著時髦的白領,也有坐著小馬紮的大爺、大娘,兩隊人恐怕得有幾十個,熱熱鬧鬧的讓人驚訝。
李子信從來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小巷子裏,會有這樣的地方。
二人剛轉進巷子,周好還正在給李子信介紹著麻花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有人自然看到了他們!
“哇!食神來了!”
“真的是食神啊!我見過他的照片的……”
“麻花王,趕快啊!食神來了……”
……
李子信震驚的聽著這些言論,然後看到這種波動傳遞到麻花店裏。
從麻花店裏迅速的跑出兩個人,一個頭發花白、滿身油膩的老漢,和一個二十多歲的女人。二人的手裏都捧著一個紙包。
“周先生!這是剛出鍋的麻花,我女兒手裏是有點涼的麻花!”
老漢和女人的態度非常恭敬,把手裏的紙包遞給了周好。
周好接過來隨意的看了看,然後點著頭,從一個冒著熱氣的紙包裏給李子信掰了一截麻花。
“子信,你嚐嚐!”
李子信並沒有全接過來,而是掰了一點嚐了嚐。
“恩!奶味很足啊!”
麻花的表麵布滿了金黃色,而且手感並不是很硬。看著整個麻花好像有種一片一片的感覺。
吃在嘴裏有一種豐富的奶香味,外焦裏嫩!
“嚐嚐這個!”
李子信聽話的從周好手裏接過已經晾涼的麻花。吃在嘴裏又是另一種風味,酥脆可口,甚至有種麵包的感覺。
周好也隨意的吃了幾口,點了點頭,然後從兜裏拿出一朵不知道什麼材質做的金色的星星,遞給了麻花店的老漢。
李子信和周好兩人在老漢和他女兒千恩萬謝中走了,雖然李子信對老漢得到周好手裏的一顆星星那麼激動有些好奇,但是也不好意思多問。
“子信知道嗎!這裏的麻花已經有上百年的曆史了。而且跟天津的大麻花截然不同,可以說是京都真正有代表性的美食。”
這時候的李子信已經有些了然了,周好在京都的美食界必然久負盛名,不然剛才不會有那麼多人認識他。麻花店的老板也不會這麼在意他的評價。
而且看起來,周好並不是隻在意那些上層社會吃的,好像多麼上檔次的美食。即便是象麻花店這樣,在巷子裏的小吃都在他的考察範圍內。
棗糕這個東西,李子信當然吃過。但是吃棗糕的人都知道,真的把這東西吃多了,就會感到一種棗子的臭味。
但是周好領李子信吃到的棗糕,離著兩條街就已經有一種誘人的味道傳了出來。讓李子信想起來“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老話。
豆汁這個東西,李子信真的吃不慣。周好也說,這是正經的老北京人的吃食,外地人不要聽著名聲大,其實吃不慣的。
但是蟹黃包李子信是真的吃上癮了。
做蟹黃包的小店,在店外貼著一個醒目的條幅——人等包子!
嘿!在這裏包子比人精貴啊。
“其實這裏的蟹黃包是江蘇口味。湯是老濃的雞湯,直接灌進去以後,因為皮是死麵的,所以不會破皮。”
李子信照著周好的指點,用吸管輕輕的吸了一口湯汁,一股濃鬱的香味溢滿口腔。這種香味不同於他以前吃的所有東西,但是那種好吃的感覺,和滿足感卻是相同的。
“老板上個鐵鍋!”
周好的叫喊聲,讓李子信好奇。但是吃過兩次以後,他對周好的品味已經點讚了,非常期待他又會給自己什麼滋味。
鐵鍋上來後,在火上烤了一會。周好上了點菜油,然後稍微鋪上一點芝麻,指著鐵鍋對李子信興奮的說:“子信,把湯包在鐵鍋裏煎一煎。風味絕對不同。”
李子信當然是從善如流,包子在鐵鍋裏輕輕的一煎,送入口中。
包子!蟹黃!芝麻!混合的香味讓李子信簡直咬掉舌頭,他從來不知道,原來美食真的這麼讓人流連忘返。
“京都的小吃俗稱碰頭食,其實因為京都一直是首都的原因,所以京都的美食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小吃。甚至明清宮廷小吃形成,風味獨特。子信應該好好品嚐一下。”
李子信吃的已經來不及說話了,他來了這麼多次京都。今天跟周好轉一圈之後,才知道以前真的是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