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的文章,又涉及十幾個朝代,內容更是千變萬化、關聯無數。李子信不僅僅都知道,還能流利的背誦。這也讓所有人,不管是現場的觀眾,還是電視機前的觀眾,都有些瞠目結舌了。
他到底有多少閱讀量啊?
一個十幾歲的少年,知識麵居然這麼廣嗎?
“李子信,背一下《事跡新語》!”
現場的一聲呼喊,讓不少電視機前的觀眾都驚叫了起來。
我擦!背誦《事跡新語》!
你還能不能再說的無恥點!
十幾萬字的古文著述,你讓人背誦,背你個大西瓜啊!
電視上又給李子信一個大大的特寫。
他的眼神很深邃,裏麵似乎有一個世界在旋轉。
他看著說話的人,神色很平靜。這不禁讓電視機前的很多觀眾,心中有了猜測。
他不會真的背誦《事跡新語》吧!雖然這個想法,連自己都感到有些搞笑,但是看李子信的神色,說不定他真的敢啊!
李子信當然敢!而且是說做就做!
電視中李子信的特寫,非常傳神的紀錄了這傳奇的一刻,這個鏡頭被評選為百年傳奇鏡頭,雖然它即不精彩也不危險,但是它紀錄了一個傳奇的開始。
“康泰十四年冬,餘至餘杭,篳路藍縷,不勝淒涼,仕途失意,乃發奮著書,論述前人得失,今人現狀……”
李子信渾厚的聲音從電視中傳出來,電視屏幕被分成了兩塊。
一塊當然是正在背誦的李子信,而另一塊居然是《事跡新語》全文。
所有人都張大了嘴,看著那個神態穩重中有著輕鬆的身影,不管是現場還是電視機前。
而且,隨著他的背誦,所有人的震驚在持續、在發酵!
一分鍾、兩分鍾、十分鍾,李子信還是在那裏深情背誦!
一萬字、兩萬字、十萬字,李子信的背誦沒有一點錯誤!
石破天驚!所有人都被震駭的失去了語言能力!
真的有人能夠有這樣的記憶力,真的有人能當著所有人的麵,一字不差的背誦一本十幾萬字的古文論述。
這樣的事實,讓所有人都以為身在夢中。
不錯,中國從古至今就一直流傳著神童的故事,甚至還有甘羅十二歲拜相的故事流傳下來。
但是流傳歸流傳,事實是事實。沒有幾個人會相信,甘羅真的十二歲能當丞相。
那些傳說中的過目不忘的神童,雖然大家都拿來教育子女,但是在心底實際上沒有幾個人相信。
過目不忘這個詞,你隻要細細想想就知道太不可思議了。所有的東西,隻是看一眼就能記住,也許有人看一眼,就記住幾十個數字,可這也不叫過目不忘啊,隻能說他對數字敏感而已。
要是把一個數字,從幾十增加到幾百,甚至上千,過萬!
是不是還有人能記住!但是過目不忘的人是一定會記住的。
所以人們總是說著過目不忘,好像讓所有人都不覺得他的神奇了,但是隻要你靜下心來一想,就知道這簡直就是天下最作弊的技能啊!為什麼所有的傳說中,過目不忘都會成為神童的必備技能,就是因為它實在是最大的作弊利器。
要是一個人有了過目不忘,那他簡直太牛掰了,考大學根本不是事,博士後最多十二歲。三天弄明白一個行業,一個月精通一門最難的學科,一年就可以把任何一門學科學光光,哪怕你發展了幾千年的學科,也是不在話下。
牛頓敢說他把物理都學完了嗎?
愛因斯坦敢說嗎?
他們也隻是精通自己研究的方麵而已。
但是過目不忘的人,就敢在一年內直接學光所有的物理科目。
前世世界上公認的最聰明的人是達芬奇,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是畫家、寓言家、雕塑家、發明家、哲學家、音樂家、醫學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事工程師。
這樣的一個人,已經讓世人為他的博學震驚了。但是對於一個過目不忘的人來說,那根本不算什麼,也許都用不了十年,在這些科目上他就可以超越達芬奇。雖然不一定會有他那樣的思想深度,但是博學上達芬奇肯定得甘拜下風。
當李子信把《事跡新語》這本十幾萬字的古文論述,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後,現場所有人起立鼓掌。電視機前也有非常多的人,激動的起立鼓掌。
他們共同見證了一個傳奇的誕生!
在這其中,最興奮的要數李子信的書迷了。他們對於自己的偶像這麼給力,簡直高興的要瘋了,也更加崇拜李子信了。
說起來,這個傳奇在以後的日子裏,也為李子信吸粉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