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章 歌曲選擇(2 / 2)

顧永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做小兒女態,你是我的弟子,唯一的弟子。”

顧永有些感慨,“我其實不會教學生,因為我的性格太跳脫,教學沒有條理性。也隻有你這樣舉一反三的天才,才能在我手裏成才,因為你自己自學也一樣能夠成才,而我教你的東西隻能是經驗。”

“永叔!”

“哈哈……”顧永聽到李子信不樂意的話,自己也有些好笑,“剛還說讓你不要做小兒女態,我自己卻忍不住了。行了,你進錄音室把歌曲都唱唱,我給你挑挑毛病,雖然作詞作曲上沒有什麼大礙,但是唱出來的東西跟寫在紙上是兩碼事。”

李子信平複了一下心情,走進了錄音室。

他要唱的第一首歌是“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兒童歌曲,帶上耳機,他醞釀著情緒,腦海中響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的曲調。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麵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麵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麵上,

水中的 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麵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們你親愛的夥伴,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麵吹來了涼爽的風。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

迎麵吹來了涼爽的風。

……

聽著耳機中自己的回聲,李子信的思緒又穿越了時空,回到了前世,他的眼神迷離,甚至有水光蕩漾。任何人聽這首歌,都不會有他自己這樣的感觸,不會有人明白唱著這熟悉的歌曲,他的心神卻已經飄蕩到了路途遙遠的前世,也許他再也回不去了,但是這些熟悉的東西,必將永遠的陪伴著他。

顧永聽著他的歌聲,看著譜子,手裏輕輕的打著拍子。民謠自古已有,《詩經》特別是其中的《國風》,可以看作我國第一部經過藝術加工的民謠專集,而且散見於各種書籍中的民謠代代皆有。但是校園民謠卻一直沒有在中華出現,聽到李子信關於校園民謠的解釋,顧永讚歎不已,要知道創造一種新的歌曲形式是非常困難的,這不隻是需要才華還需要海量的知識和對歌曲發展的了解。

顧永知道,自從子信跟自己學歌以來,他已經把自己家中關於歌曲的書籍都看完了,無論是創作方麵的,還是曆史介紹,甚至包括海量的器樂方麵的。

作為一個國內著名的詞曲創作人,顧永家裏這方麵的書籍有上百本,而李子信卻用半年的時間全看完了。雖然沒有考過他,但是顧永知道,恐怕這些書籍子信都可以背誦了。他的記憶力之好,曾經讓顧永歎為觀之,要知道他一直在上學,並不是把精力都放在歌曲上。

雖然那些書籍都是顧永買的,但是他自己也沒有全看完,有些是看個梗概,有些是看重點,而且你讓顧永背下那些書籍,還不如殺了他來的痛快。

“這首歌應該表現出兒童的夢幻和童稚,你倒好,唱成抒情歌曲了,你在想什麼?這首歌你錄下來是要給那些練習生聽的,要是連你都唱不標準,他們能唱好嘛!”

聽著永叔嚴厲的話語,李子信不要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唱歌的時候,他直接夢回前世,哪裏還能品味歌曲中的意境。

“重來!”

對於自己的老本行,顧永有著非常嚴厲的要求,不要看這是李子信寫的歌,但是歌曲寫出來,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就已經能通過作詞作曲讓人明白他的意思。雖然倒底怎麼唱,唱出怎樣的感情還要看歌手的表現,但卻絕對不能象子信剛才那樣,直接偏離了歌曲表達的意境。

李子信一遍一遍的清唱著,錄歌並不是會唱就行了,還要調整好狀態,讓自己的狀態與歌曲要表達的意境相切合,才能唱出感情真摯的好歌。

一遍一遍的清唱,讓李子信調整著自己的狀態,閑暇就跟永叔做歌曲的伴奏,這樣的調整要一直到李子信和顧永兩個人都認為滿意了,才會開始錄歌。而錄完歌還要一遍一遍的聽錄音是否有瑕疵,如果有的話,就需要從新錄一遍,最後還要為每首歌拍攝MTV和編舞,所以,有些歌手錄一張專輯,往往需要好幾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