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章 四庫全書和新世界(2 / 2)

“我的衣服都是子信給我搭配的,真的好看嗎?”葉雨致的神色充滿了幸福。

“好看,太好看了,不隻是好看,簡直是讓人驚豔啊!”朱亞潔的腦袋點的好像小雞啄米一樣。

李子信撇了撇嘴,既然朱亞潔能出現在這裏,就說明她一直在調查、關注自己。那麼自己為致姐搭配衣服的事情,她不知道才怪了。

褚飛秦非常有風度的走在邊上,他看著眼前的三人,為他們複雜的關係有些憂心,但是又對這幾個年輕人的精彩絕倫喝彩,想到年輕人,他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執著的身影,讓他打了個冷戰。

“靖海閣”是一個包間的名稱,裝飾的富麗堂皇,李子信原本以為他們已經定在這裏吃飯了,卻聽褚飛秦說道:“老劉,你在這裏招待致信公司的精英們,我和他們李總還有些事情要談。”

李子信也對公司來的人員點了點頭,自己跟著褚飛秦一路向前走去。

“書香閣”是一個很大的包間,房中滿是書籍不說,還掛著不少鳥籠,其中滿是羽毛豔麗的珍惜鳥類,嘰嘰喳喳的叫聲非常美妙,但是屋裏隻有一個不大的桌子,也就坐七八個人的樣子。

致姐已經和朱亞潔圍著那些漂亮的小鳥嘰嘰喳喳的說起話來,那些可愛的小鳥讓兩個女孩子非常喜歡。

李子信一轉眼間,眼神突然一凝,他發現屋裏擺在書架上的書都是精致的盒裝本,而且在書架上明顯的地方寫著“經、史、子、集”四個有力的毛筆字,從字跡來看一定出自名家之手。他自己本身的毛筆字就寫的非常好,所以湊近一看,發現在四個大字下麵還寫著一些小字,經字下寫著“ 易、書、詩、禮、春秋、孝經、五經總義、四書、樂、小學”;史字下寫著“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子字下有“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家、釋家、道家”;集部下有““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五類。

李子信溫柔的撫摸著這些裝訂精致的線裝書,他知道這是“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乾隆年間編撰的集中國所有圖書的一部書,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又因為它分為四部,即“經、史、子、集”,所以命名為“四庫全書”。這可以說是集中國曆史大成的一部書。

“四庫全書”的編撰其實是想與“永樂大典”一較高下的,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的叢書。後來乾隆命人傳抄七部放置在國內的七個地方,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彙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前世“四庫全書”幾經戰火,已經毀去不少,七部之中文源閣本、文宗閣本和文彙閣本已蕩然無存,隻有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文溯閣本和文瀾閣本傳世至今。

而今世的“四庫全書”出世更加的艱險,因為在四庫全書編撰的過程中,乾隆因為從讀書人中收集書籍,用了非常多的不正當手段。清朝的“文字獄”本來就讓人聞之色變,哪裏有讀書人肯將家中的藏書貢獻出來,何況一些孤本都是前朝的書籍,上麵有不少對“大清”大不敬的話。即使乾隆以皇帝的名義發下詔書,說隻要獻出書籍,無論書籍中有怎麼樣的不敬也不會牽連,但是清朝從建立到乾隆一直都大興“文字獄”,又怎麼能讓讀書人放心呢。

更何況,那時已經有不少接受西方思想的人開始串聯起義。後來乾隆實在沒有辦法,也隻能強製執行,底下的官吏對待這樣的命令更加了一層酷厲。也間接的造成了讀書人與清朝的離心離德,讓不久以後推翻滿清更加的順利,因為能讀書,又能藏書的都是士紳階層,這些中產階級或上層階級的離心離德對清朝的統治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朱亞潔的老祖宗朱八一也正是那時候乘勢揭竿而起,經過了二十多年的奮鬥,才把滿清滅亡。

其實前世倒是有不少讀書人信了乾隆的話,貢獻出了自己家中的藏書,但是一樣沒有逃過秋後算賬的滿門抄斬,滿清對漢人的思想禁錮簡直叫人發指,《鹿鼎記》中韋小寶的雙兒就是莊三少奶奶賜給他的,而莊家就是在”文字獄“中,滿門的男人被抄斬,隻留下一些孤兒寡母。

這個世界乾隆在後期就已經被推翻,所以四庫全書沒有經曆那麼多浩劫,反而是他編撰的時候國內一直有起義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