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三國 未央宮大宴(1 / 2)

標題:未央宮大宴,一次幾乎爆發的政治危機(漢延熹八年十月,北海王劉正未央宮電)王越闖進未央宮大宴的時候,他的雙手緊握著短劍,頭發直豎,眼角幾乎要裂開。守門的禦林軍和太監試圖要阻止他,但失敗了。這位年輕時匹馬入賀蘭山的大俠,此時正麵對著天下最有權勢的貴族——皇帝,高聲發出嚴厲的指責。整個宴會現場鴉雀無聲。王越本來是在門口擔任琅琊王世子警衛工作,沒有資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司馬防的提醒,自己的主君琅琊王世子在鴻門宴會上差點遭遇了一次刺殺,而刺殺者劉碩顯然得到了劉誌的默許。他情急之下不顧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經許可闖入宴會,試圖履行自己的職責。王越和所有琅琊王幕僚都很清楚,這次危機並不隻是琅琊王世子一個人或者琅琊一國的危機,而是整支皇族藩王大營的危機。如果任由保皇陣營充滿敵意的態度發酵,將會對天下局勢產生不可逆轉的深刻影響。在這次宴會不到一個月之前,琅琊王世子劉熙是紫微星下凡的謠言便已經傳到了京都。劉誌認為自己受到了侮辱。“我大漢天子對劉邦的這一無恥舉動非常憤怒,這個卑賤的小官吏竊取了不屬於他的貴族榮譽。”劉誌的堂弟劉碩說,後來正是他主導了鴻門宴上的刺殺。劉熙的右師劉熹向劉誌寫信,指稱劉邦試圖在琅琊各地稱皇,這成為激怒劉誌的最直接因素。這次政治糾紛隨即演變成了軍事摩擦。劉誌調動了三十五萬軍隊駐屯在濟北、下邳,而琅琊國北海國聯軍的軍隊數量隻有十萬。雖然兩軍暫時並非發生衝突,但局勢一觸即發。劉誌陣營的一位軍師皇甫規表示:“如果兩軍開戰,******隊將沒有任何勝算。”但同時他也指出,這對於大漢向外擴張的整體戰略是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劉熙陣營也有人持同樣的意見。“與其對軍隊實施打擊,不如直接對劉誌采取必要手段。琅琊王劉容不能接受大漢失去十萬名勇士,但他並不介意隻失去一個貪圖享樂的天子。”張紘如此說道。他是劉熙的高級顧問,在決策圈擁有很大的影響力。當然,並非每一個人都和皇甫觀持同樣意見。劉誌的內侍張讓利用和琅琊王——後者是劉熙的父親——的親密私人關係,成功說服了劉誌與琅琊王北海王在未央宮召開一次會談,以求盡快消弭雙方的分歧。在發出的公開聲明中,劉誌表示願意盡最大的誠意與劉容當麵溝通,並以已故祖宗劉邦的名義起誓保證他的安全。劉容很快做出了回應,說他將派兒子劉熙親自前往鴻門赴宴,為自己之前魯莽的軍事示威行動道歉。琅琊王的這一回應讓愛好和平的勢力如釋重負,皇甫觀也是。在未央宮大宴開始後,劉熙很快就發覺自己陷入了危機。據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稱,他清楚地看到王甫先後三次舉起玉玦,這應該是某種危險的暗示。但劉誌並沒有做出任何回應,顯然他還沒在現實利益和名譽之間做出任何抉擇。王甫很快找到劉碩,劉碩起身表示要臨時增加一項娛樂活動。他舞刀助興,並慢慢靠近劉熙。促成這次會談的張讓這時也拿起劍來,借舞劍之名阻擋了劉碩的攻勢。“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和談必須進行下去。何況如果劉熙被殺的話,那麼琅琊王也會遭到連累,我十餘年的辛苦就白費了。”張讓在事後如此表示。舞劍結束以後,劉熙安然無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暫時。司馬防認為危機仍舊沒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再守護在門外的王越。王越采取了非同尋常的做法,他直接闖進宴會大廳,斥責劉誌背離家族道義。麵對斥責劉誌顯得很愧疚,他賞賜了燉狗肉和酒給王越,並稱讚他是勇者。王越趁機再度闡明劉熙的立場:我方無意稱王稱帝。目前的軍事調動,隻是一種保護性的軍事演戲,可以隨時解除。“這是一個最魯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舉動。”司馬防事後評價。數刻之後,劉熙起身去廁所,他再也沒有回來過。據信,劉熙是在王越、祝奧、黃忠、嚴顏四人的護送下,經灞上軍營返回城外琅琊王手下的一個莊子。而司馬防確信劉熙離開之後,才向劉誌表示劉熙喝醉了,已經早早返回,並進獻了白璧一雙、玉鬥一雙表達歉意。耐人尋味的是,劉誌居然收下了這件禮品。王甫是如此地失望,以至於拔出劍將玉鬥砸碎。“啊,真是一個缺乏頭腦的蠢貨。將來奪取天下的,必然是琅琊王。”有人聽到王甫曹節言辭激烈地批評道。劉邦回到莊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處決了劉熹。處決是在一個深夜進行的,沒有棺材,也沒有墓地。鴻門宴結束後,琅琊王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將軍隊撤出了北海國,避免了一次慘痛的失敗。劉誌扣押了劉熙,並指使軍隊對琅琊國進行了數次劫掠。劉誌錯失了一次打擊潛在競爭對手的機會,但他至少如願以償地得到了劉熙。劉熙雖然被迫撤離,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聲望。當然,劉熙並非一無所獲。不隻一名目擊者報告,在劉熙軍隊撤離時,用幾十輛大車運走了地圖、政府檔案等物資,這為這名野心勃勃的領主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注腳。“我們隻是出於學術目的才搜集的,反正劉誌、劉正沒興趣。”張昭斷然否認了這個猜想。王越在未央宮大宴後的工作暫時沒有任何變動,但在關鍵時刻的突出表現,讓這位勇者的職業生涯一片光明。當被問起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時,這位勇者謙遜地引用了陳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