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精神對外傳播的思考
本刊推薦
作者:楊國棟
引導國際社會和華人華僑更加公正、客觀、理性認識和了解黨的十八大精神,理解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作出的道路選擇、創新的理論體係、逐漸完善的製度優勢,以及不斷為世人接受的中華優秀文化和核心價值理念,顯然是擺在我們外宣戰線工作人員麵前的重大任務。
選擇突破口
破解海外受眾的接受難點,點燃海外傳播的新點亮點,強化海外傳播的競爭力、滲透力、影響力,應是當下做好黨的十八大精神對外宣傳的重點工作。
理清十八大精神對外宣傳要點,解決傳播什麼的問題。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閃爍著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芒,體現了中共高層光耀萬丈的政治智慧,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底蘊厚重,需要對外宣傳的內容很多。我們應當根據中央外宣辦的要求,抓住要點,集中在黨的十八大的主題,五年重大成就和十年曆史進步,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特色道路、理論體係、製度創新,深化改革開放目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最新成果,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民眾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良好精神風貌,以及為民辦事、改善民生等重點深化對外宣傳,寓普遍的道理於真實生動的事實傳播之中,化生硬的理念於活潑智慧的介紹之中。以情感產生共鳴,以亮點吸引眼球,以成就擴大影響,以智慧閃現火花。
借助國內國際最強傳媒和隊伍,解決提升海外傳播競爭力、影響力問題。當今世界,不僅經濟生產競爭激烈,傳播場域拚搏競爭也是“刺刀見紅”、場麵火爆。提升我海外宣傳的競爭力、傳播力、滲透力、影響力,特別是省一級外宣部門,在資金、資源、人才、人力都尚待加強的情勢下,必須走“借船出海”、“嫁接外媒”的路子,以較小的投入,精悍的人力,換取影響深遠的傳播之效。十八大的海外宣傳,應當與世界上最強大的媒體聯合、合作,借助他們的媒介平台傳揚我中華聲音。中國外文局有著廣泛而龐大的海外傳播陣地和專業隊伍,外交部門也有陣容強大的外交使節與翻譯隊伍,地方外宣部門完全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開展長期合作,對於地方進行十八大精神海外宣傳,將產生傳播力強、震撼力大、影響力深的效果。
研究海外受眾識讀興趣的特點,解決海外受眾理解並接受“中國製造”問題。在物質生產產品上有影響全球的“中國製造”,在新聞、文化和其他精神產品上也應有“中國製造”。這在文化界、知識界和相當多的公眾中已產生共識。有專家調查顯示,相當多的海外受眾對中國巨變表示欽佩,對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深感興趣,對中共政策卻很少了解,甚至很難理解。這裏有文化差異問題,也有現實語境問題。因而花大力氣研究海外受眾的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接受方式、理解方式等,變得十分重要。如何將剛性的黨的十八大精神,分解出若幹軟性的新聞、資訊、文化產品條目和板塊,寓條文解讀於輕鬆閱讀之中,該是‘首要解決的問題。了解西方人或華人集中地公眾的閱讀習慣,以他們的口吻、筆調,化解十八大精神傳導出的中國理念,也是應當下功夫去做的事情。還有,合乎內在邏輯的理論體係傳播,應當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這樣的“中國製造”,哪怕帶有東方價值色彩,但隻要符合中國國情,西方公眾就是一時不能接受,時間長了應當會被潛移默化。總之,研究探討海外公眾理解並接受“中國製造”新聞、資訊、文化產品問題,是一個長時間困擾國人卻又不能不勇敢麵對並不斷改進的問題,相信智慧的中國人和外宣工作者會在不久的將來,摸索出一條更好的路子。
創新手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