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一個女孩子,她擅長花費很少的錢來裝飾屋子,所以她的房子充滿精致、迷人、近於完美的味道:柔軟溫和的色調,易的碎的擺飾品,精巧設計的風格。可是,這個女孩子卻嫁給了一個高大的、濃眉粗發的、煙鬥不離口的標準男性。她的丈夫在這個女性化的仙鏡裏,就完全格格不入。他愛他的妻子,但是他在自己的家裏覺得非常不自在,所以他招待他的朋友和同事去釣魚,或是到他可以表現自我的森林小屋裏去玩。這個女孩子抱怨著這種情形,但是她仍然堅持要把家布置得隻合於她自己的情況。
我們不可陷進龐雜單調的家務裏,忘了家事的真正目的:為我們心裏最愛的丈夫創造出一個愛情的、安全的和舒適的小島。
我們要記得這些基本規則,使我們的丈夫變成快樂的人:
使家變成可以輕鬆的地方,等他回來。
使家變得舒適。
使家變得清潔和有秩序。
使家變得安詳和愉快。
使家成為妻子的,同時也成為丈夫的。
婚姻生活需要朝氣,
保守地說,人就好像是人生旅途中的過客。
有人說:“旅途中要有同伴才有意思。”但是也有人認為“旅行是埋葬友情的墓場。”所以,對於人生旅途中的伴侶,也有種種不同的看法,這更是理所當然的。
我也是一位主張“旅行要有同伴”的人,所以,不喜歡一個人獨自旅行。雖然,我很了解一個旅行是多麼的輕鬆悠閑,但還是希望旅行時能有個同伴。“看!多麼美麗的景色!”卻沒有人與您共同欣賞。“噢!多好吃!”卻沒有人與您分享,這是多麼沒趣而缺乏朝氣的旅行。我看如果會造成這種心情,不去也罷。
假如是為了探險或有其他目的的旅行,為了能專心一意的達到目標,這種旅行一個人去就可以了。我在年輕時就曾經獨自去做過好幾次同樣的旅行,都是因為有重大的事情的關係,譬如,為了探險或采集標體,這一種旅行,一個人去,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而且可以加強身心鍛煉。
但是,最近我的生活已漸趨安定,可以作愚蠢的觀光旅行了。雖然我知道獨自旅行可以培育一個人的處事能力,但是,在這種愉快、興高采烈的觀光旅行中,眼看著別人三五成群而自己卻孤單一人時,就忍耐不住這種強烈的寂寞感而迫切的需要同伴。
這麼說,在團體旅行中,若有一大群的朋友同行,就很好嗎?不然,朋友過多,在旅行中就要顧慮到太多的雜事,也是很辛苦的。所以,實際上,兩個人為一單位的旅行方式才是最理想的。但是,若對象常常變換,也會產生不安定的感覺,固定一個對象,才能夠積存共同的經驗、記憶與感情,而收到最佳的旅行效果。
在旅途中需要固定的伴侶,並不一定非異性不可。現在與我一起旅行的同伴,多是小孩子們。當然,如果旅行的同伴能夠同享許多豐富而有趣的事物,更進一步說,不論是實際的旅行或在人生的旅途中,若對方是個異性的伴侶,則更能使彼此不同性別的特質互相融合,更加快樂,更顯得有意義。若就生育孩子而言,那當然是最適當的一對了。也就是說,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配成一對,在人生的旅途中共同生活,因此才產生婚姻的製度。婚姻製度在人類的曆史中存在了很久,而且是相當普遍的,我想這或許是人類最適當的一種習慣。
所以,我還是屬於傾向結婚型的人。
但是,聽我這樣說,一定會有很多人用一臉意外的表情注視我。因為我向來被人認為是讚同“未婚的媽媽”或“職業婦女”的人,其實這都是由於狹隘的觀念作祟,而誤認我為反結婚主義者。我本身並不會成為一位“未婚的媽媽”或“職業婦女”,萬一很不幸的我就是一位“未婚的媽媽”或“職業婦女”時,也並不一定就是一個反結婚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