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

(五)編輯研究工作

市檔案館檔案編研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多年來,本著“對曆史負責、為現實服務”的原則,大力開發檔案資源,為中心工作服務,為領導決策服務,為史學研究及編史修誌服務。截至2012年底,編輯出版檔案史料書籍、畫冊、工具書50餘種,共4000餘萬字,為北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史研究提供了完整詳實的史料,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受到社會各界及國內外學者的廣泛好評。其中《北平和平解放前後》《北平的和平接管》《日本侵華罪行實證——河北、平津地區敵人罪行調查檔案選輯》《北京會館檔案史料》《北京寺廟曆史資料》《民國時期北平市工商稅收》《絕對真相——日本侵華期間檔案史料選》《北京市重要文獻選編》《二十世紀北京城市建設史料集》等19種書籍,28次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檔案學會檔案學優秀成果獎、北京市黨史研究優秀成果獎等獎項。

同時,市檔案館注重挖掘散存在社會上有價值的人物日記、筆記、口述史料,點校整理、編輯出版了《楊度日記》和《那桐日記》,促成這些珍貴檔案原件的捐贈進館,豐富了館藏內容,形成檔案編研開發與征集工作聯動雙贏的局麵,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多次獲得中國檔案學會檔案學優秀成果獎。

創辦於1986年的《北京檔案史料》,截至2012年底已連續出版發行114期(輯),2620餘萬字,在為首都發展服務、方便社會利用、推動學術研究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被譽為了解北京、研究北京史不可缺少的學術性、資料性叢書,先後榮獲北京市黨史優秀征研成果一等獎、中國檔案學會第五次檔案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在進行檔案史料編輯出版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學術研究工作,進入21世紀以來,市檔案館承擔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北京近代城市法律法規整理與研究”課題,出版了《近代北京城市管理法規研究》專著,2008年獲得北京市檔案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一等獎;承擔的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北京胡同檔案史料挖掘整理與開發利用研究》課題,2012年獲得北京市檔案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一等獎。此外,市檔案館承擔的《綜合性檔案館檢索體係研究》課題2001年獲得國家檔案局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北京市檔案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二等獎;《檔案編研與社會公眾文化需求研究》課題2005年獲北京市檔案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三等獎;《北京市檔案資料目錄中心研究》課題2007年獲北京市檔案科學技術優秀成果三等獎。

(六)宣傳教育工作

市檔案館自1996年被市政府命名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來,不斷深入開發利用館藏資源,已舉辦不同類型和規模的展覽50餘個,接待觀眾累計400餘萬人。除在本館內舉辦館藏陳列和專題展覽之外,還將展覽辦到社區、學校、鄉村,並遠赴莫斯科和紐約等地舉辦展覽,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影響。其中,市檔案館製作的“今日北京——邁向現代化的東方古都與文化名城”展覽,於2001年6月在國際奧委會投票所在地莫斯科成功舉辦,為北京申奧成功做出了一份特殊的貢獻。相繼在國家博物館和中華世紀壇等地舉辦了“共和國的慶典——曆年首都國慶活動紀實展”“百年經緯看北京——二十世紀北京回顧展”“站在革命和建設的最前線——紀念彭真同誌誕辰100周年展覽”“親切的關懷 深切的思念——鄧小平在北京”圖片展、“一切為了人民——北京市紀念建黨90周年展”等一係列有影響的大型展覽。“讓昨天告訴今天——北京商品票證回顧展”從1998年底開始巡展10年,觀眾達20萬人。“永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展覽在市檔案館與全市各區縣檔案館同時推出,40多萬黨員參觀展覽。2009年為紀念北平和平解放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市檔案館推出“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基本陳列展更新為“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2010年舉辦“個人捐贈檔案資料展”;2011年赴美國夏威夷和洛杉磯舉辦“辛亥革命百年 首都北京巨變”圖片展,廣受社會各界和海外友人的歡迎。

市檔案館還通過舉辦各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宣傳檔案文化,服務社會。自2009年起麵向社會舉辦檔案館日活動,每年一次,迄今已舉辦六屆。同時通過舉辦青少年夏令營,結合展覽主題組織中小學生有獎征文等活動,不斷豐富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教育等社會教育功能。2011年,北京市檔案館被評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被國家檔案局和教育部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2012年被北京市教委確定為“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第三批市級資源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