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阿拉伯世界下一個強國?
今日世界
作者:亞林·貝克
2012年11月21日,控製加沙地帶的以色列和伊斯蘭組織哈馬斯停火的當天,加沙民眾如釋重負地蜂擁到大街上。他們點燃鞭炮,揮舞國旗,想感謝每一位幫助結束八天血腥衝突的人。哈馬斯的旗幟與支持加沙的埃及、土耳其的旗幟一起在風中飄揚。同時,一麵新的旗幟也飄揚起來——那便是醬紫色的卡塔爾國旗。
就在停火一個月前,卡塔爾的埃米爾(對穆斯林統治者的尊稱)謝赫·哈馬德·賓·哈利法·阿勒薩尼對加沙地帶進行了訪問,並提出了4億美元的發展案。哈馬德希望憑其果斷的領導力來直麵區域問題。這一大膽舉動打破了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封鎖,加沙地帶得到的這筆投資也讓卡塔爾這個小酋長國以遠勝於戰略實力的強大財力為世人所知曉,為其在長期隻為大國預留的談判桌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近一年來,卡塔爾,這個人口不到200萬、僅有約25萬城市居民的國家努力擁有了與其自身並不相稱的重要地位。從地緣政治來看,位於波斯灣的卡塔爾,是第一個接受利比亞反卡紮菲叛軍的阿拉伯國家,它掌控著石油及天然氣的豐富資源,擅長運用政治手腕,熱衷解決鄰國區域問題,並已停止了對老朋友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支持。埃米爾成功出訪加沙地區,幾近滑稽地擾亂了周邊國家。埃米爾出訪近一個月後,埃及也派總理出訪,而土耳其總理也已承諾出訪。
卡塔爾是一個矛盾體。19世紀中期以來,卡塔爾一直處於家族集團的統治之下,它是一個絕對獨裁的政府,擁有著難以想象的財富。它讚成別國或地區實行民主,卻將自身排除在外。目前,卡塔爾正斥資數十億美元用於購買資產及項目開發,希望在西方世界樹立一個精明、老練並具有前瞻性思維國家的形象。中東問題專家和分析者認為,這恰好揭示了卡塔爾希望成為該地區下一個超級大國的“野心”,卡塔爾正渴求著領導力量,希望成為領導者。
最富有的遊牧民族
舉足輕重的皇室女人
一個半世紀前,大部分卡塔爾人以沿海捕魚和采珍珠為主業,居住在窮苦山村中,小部分人在沙漠中以遊牧為生。不久後,石油和天然氣收入開始流入卡塔爾人的腰包。卡塔爾人現已躋身世界富人之列,人均GDP超過9.8萬美元,是美國的兩倍。卡塔爾的天然氣儲量排名世界第三,價值約為10萬億美元,增長率已讓中國和印度相形見絀。2010年卡塔爾的GDP為16.7%,2011年又增長了14.1%。
然而,卡塔爾人知道,使他們富有的熱浪也會灼傷他們。能源在卡塔爾經濟中所占比重接近60%,“但石油和天然氣,不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酋長國繼承人的法律顧問法赫德·賓·穆罕默德·阿提亞這樣說。沒有人知道天然氣什麼時候開采殆盡,為了提早應對突發事件和發展多元化經濟,政府已向教育、藝術領域及創業群體注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在盛產石油的海灣國家中,卡塔爾皇室女性使得這個小國與眾不同。埃米爾的第二任妻子謝耶卡·摩撒·賓特·納賽爾非常迷人,經常在高級別政治場合中陪伴埃米爾左右。她不用麵紗遮住臉,而是用別致的小頭巾包住秀發。她是卡塔爾基金的最高領導人,已經向教育相關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埃米爾的女兒謝耶卡·阿拉-馬亞薩·賓特·哈馬德·賓·哈裏發·阿爾塔尼是世界藝術領域中最大的讚助者。她管理著海灣地區幾個最好的伊斯蘭藝術館,其中包括貝聿銘設計的、漂浮在多哈港口上、海市蜃樓般的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