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需要用車時,電瓶卻沒電了。

當愛倫對她與丈夫看似寧靜的關係產生疑問時,她開始經曆一個周期性的危機。處在危機期的她,會挑起諸如夫妻間缺少真正的溝通或在撫養孩子問題上意見不一等話題。

她丈夫弗蘭克則常把這些危機歸結為“女性問題”,如月經前緊張、懷孕、哺乳或過度勞累導致的焦慮。他從未重視過愛倫對他們的關係的批評。實際上,他把這些批評看做愛倫不快和不滿的征兆。對他來說他很容易把問題歸咎於他們關係之外的原因,或者單單歸咎於妻子愛倫,而不從他們關係本身找原因。他認為自身沒有什麼問題,對現狀也心滿意足。

弗蘭克對這種情況視而不見,或是認識不深,所以當妻子後來決定離開他的那一刻,他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心神不寧。他這才認識到應該更認真地傾聽妻子的心聲,但此時,她已經對他失去信心,並且,隻要是他讚同的東西,她都不喜歡了。她已經失去繼續努力的意誌,感到痛苦和憤怒。

當一種婚姻關係結束時,雙方都有過錯。也許,愛倫確實愛嘮叨,也許,她未能做到在原則問題上堅持自己的看法,在次要問題上靈活解決,她總將一切問題都放在同一個層麵上去解決。而弗蘭克在心緒煩亂中確實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像許多男人一樣,他曾經是媽媽的寵兒,多年來妻子接受並忍受了這種狀況,但後來她厭倦了,決心與這一切徹底決裂,包括丈夫在內。

我們不會忘記保養我們的汽車,因為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忘了養護,它就容易出故障。我們買一幢房子後,同樣也不會忽視它,不會多年對它一動不動,我們會給牆壁和木製品重新上漆,並更換破碎的門窗玻璃,修理漏水的管道。即使是一雙鞋,買回來後也不會像我們第一次在商店櫥窗裏看到的一模一樣,我們會經常擦拭,使其可穿。總之,我們都會自然而然、自發、合理地檢查這些東西,看它們是否需要我們的關注。

奇怪的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婚姻,卻常常是我們自以為不需維護和“重新裝修”的唯一的東西。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婚姻賴以建立的基礎會永遠持續存在。

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明白,愛不會自然而然消亡。愛是由於疏忽、缺少關愛、遺忘而消亡。愛是由於冷淡或盲目而消亡。愛是由於我們把一切想當然而消亡。這些比我們在婚姻中可能犯的任何錯誤都要嚴重得多。常常不是愛本身消亡,而是我們不再將新的生命注入其中。

眾所周知,一顆種子要生長,需要水、陽光和適宜的土壤。如果我們想讓植物結出美味健康的果實,就需要不斷給予它關愛與嗬護,必要時還要修剪。我們應當明白,婚姻關係也是一種有機體,要不斷成長,否則就會枯萎死掉。

在有些情況下,當夫妻雙方中的一方決定分手時,另一方會感到很驚訝,而這隻是由於他或她不知道他們的婚姻關係漸漸枯萎的過程而已。由於一方對這種變故猝不及防,就會覺得不公平,也許會指責對方沒有事先提醒。然而,通常一方會發出一係列的信息,本足以使事情相當明了,但這些信息被另一方所忽略或輕視了。也許,另一方擔心,對這些信息作出反應會危及他們關係的穩定而不願意作出反應。但是,恰恰是這種不願意麵對現實的態度,使得他們的關係完結。所以,許多人往往失去了家庭後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愛一個人並不僅僅意味著傾注激情,還需要承擔義務及履行諾言。我們不能將長久持續的愛情建立在性愛與情感的基礎上,那隻能是曇花一現。從根本上來說,愛情是一種義務,攜手同進,共度人生。正如哲人阿博都-巴哈(‘Abdu’l-Bah)所說:

……婚姻是雙方應盡的義務,是心靈的相互結合。但是,每一方都應盡力完全熟悉另一方的性格,這樣他們之間的結合才可以成為持續永恒的紐帶。他們的目的就是:互相成為愛侶和誌同道合者,成為永恒的一體……阿博都-巴哈,《阿博都-巴哈著作選集》,第1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