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內心也深藏著種種願望、目標和夢想。那時人們常常問我:“你長大後想做什麼?”我沒有回答說“想當消防隊員、飛行員、教師或歌唱家”,我很想說的是:“我想當一名作家或一位鋼琴家。”但是,我認為,不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實願望才是更明智的做法。
作為一位精神治療師,我為一些夫妻提供谘詢已多年,一些朋友建議我將我的工作經曆寫成書。我告訴他們,盡管我多次作過這方麵的講座,但我從未想過此事!在他們的不斷鼓勵之下,我終於開始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了。最後,我心想:“為什麼不嚐試一下呢?”於是我便著手寫作了。或許,我的朋友在開玩笑,但我寧願認為他們不會這樣。不論如何,他們重新喚醒了我內心隱藏許久的夢想。
結果,就有了這本書,它既非課本,又非小說。確實,很難將這本書歸入哪一類書籍。此書僅僅是在個人經曆基礎上的思想與感情的彙集,加之一些源自宗教聖典的摘錄和著名作家的引語,使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對於那些希望理解並增強婚姻關係的人,本書是會有所幫助的。
有人曾說,“如果你自己沒有勇氣,無人能夠給予。”這是19世紀意大利作家阿勒桑德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的小說《婚約》中的一個人物堂·阿波恩第奧說的話。堂·阿波恩第奧是個教區牧師,他雖然用意良好,但由於缺乏勇氣,給那些訂婚的伴侶造成了許多麻煩。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其實隻需一點努力,我們真心想幹的事情都能如願。若要夢想成真,僅僅抱有希望是不夠的,而是必須一起奮鬥,竭盡全力實現夢想。本書就是一個例證。
梅琳·舍菲德瓦什於米蘭,1997
致謝
我將本書獻給那些多年來給予我信任、向我敞開心扉的夫妻。他們的鼓勵幫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許多道理,使我獲益匪淺。感謝他們與我分享了他們的內心世界。
同時,感謝那些鼓勵我寫書的朋友。
我還要感謝我的朋友蕾拉,她多年來與我一起工作,並分享其中的歡樂與痛苦。我要感謝我的丈夫,在我們24年的婚姻生活中,他總是給我支持、鼓勵與關愛——他與我同甘共苦,為我分憂解難,帶來諸多寧靜和快樂。當然,我也要感謝我的孩子納比爾和諾米,也許作為母親,我在他們的眼中有些怪異,與其他母親截然不同,但他們仍舊給予我支持。沒有他們,我的生活將了無生趣。他們是我生活的動力,並將永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