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忠烈將門(1 / 2)

秦王嬴政登基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備統一天下的資本。任用白起、王翦、蒙恬等為將,短短幾年間,連滅韓、趙、魏三國,威震中原。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率軍六十萬,兵鋒直指楚國首都--壽春。楚國大將項燕,曆代在楚為將,英勇善戰。他帶領楚軍迎擊來犯之敵,相拒一年有餘。兩軍相持日久,楚軍開始麻痹大意,誤判秦軍已無進攻之意,開始後撤。老將王翦當機立斷,率本部兵馬直犯楚營。項燕隻好倉促應戰,結果大敗。

項燕領著殘兵撤進了一個小城郭,秦軍一層一層的撲上,密密麻麻,圍的水泄不通。項老將軍已深陷重圍,楚軍精銳損耗殆盡,處處都是傷兵的哀嚎,時刻都有人死去。力盡糧絕,情勢之急可見一斑。這時一位身材魁梧的少將軍走到了項燕麵前,他的臉上沾滿了塵灰,到處都是刀瘡箭傷,站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更添幾分蒼涼。他輕聲問道:“將軍,接下來該怎麼辦?”項燕望了望城外,低頭不語。他心裏明白,此戰敗局已定,楚國要亡了,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忽然項燕猛然起身,問道:“羽兒呢,他去哪了?”少將軍答:“我讓弟弟帶他離開了。”項燕又放心了許多,沉思良久,歎道:“此役已成敗局,我們項家為了這場戰爭犧牲夠多了。不能讓我們三代人都葬送在這裏。”原來這位少將軍正是項燕之子項渠,常年隨父征戰沙場。項渠乃項羽之父,那時項羽年僅七歲,其父不忍幼子早夭,遂讓弟弟項梁送出楚地,以保周全。項渠憤慨的說道:“秦人驕橫,滅我大楚。待羽兒成人,必能報仇。”“以後的事不該由我們想了”,項燕不以為然。

忽聞城外喊殺聲四起,項燕急忙出帳。眼觀各路軍馬奔襲而來,楚軍抵擋不過節節敗退。項燕急掣手中寶劍揮起,大喝曰:“臨陣脫逃者,立斬”這才勉強維持軍紀,重整兵馬再陷血戰。秦兵不斷湧入,猶如大江之水不可斷絕。楚兵或死或傷,被俘者更不計其數。項燕身邊士卒已不足百,自身更中多槍,顫抖在血泊之中。王翦久聞項燕能征善戰,仰慕不已,差說客前來勸降。一人在眾軍士的簇擁下來到了項燕麵前,此人原是楚國大夫,名為李元琛,楚國被攻破後歸降王翦,現未居官職。聽說王翦有意勸降項燕,主動請纓諂媚,祈望能立功後封官進爵。李元琛向前作揖,說了一句“項將軍別來無恙”還未痛徹陳詞,就被項老將軍反口大罵。“汝祖宗曆代生長於楚地,飲水思源,何故勾連外人,自毀家墳?”李元琛一時語噎,先前準備好的措辭竟忘得一幹二淨,不能對答。

項燕拖著疲憊的身軀向前走去,憤怒不止,項渠守在一旁攙扶。項燕厲聲大喝:“我項家曆代效忠大楚,隻有斷頭將軍,未有降將。今日莫說是你,即使張儀蘇秦再世,我也斷不投降。不似爾等鼠輩,叛國求榮。”李元琛被說的麵紅耳赤,弱弱地答道:“老將軍何故動怒?此一時彼一時也,天下有道者居之,自古如此。”項燕簡直氣憤填膺,怒目而視,轉身便走,不再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