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十年來,他一直兢兢業業,風風雨雨的堅守在這裏,為部隊的各項訓練保障著,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從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變成了一個穩重的中年人,聽杜兵說好像這個老吳也要轉業了,他家裏是河南的,在家裏是獨子,家裏的老婆先後為他生了兩個健健康康小孩,還有兩個年邁的老人,這真是應了那句“上有老、下有小”啊!
他的女人這麼些年來一直都在強烈要求著吳天強轉業,畢竟他家裏的經濟條件還是比較困難的,缺少了他這個家庭主力軍,什麼事都是家人在做著。就是老子、小孩生病了,他也沒有時間回家去照顧,其它的就更不要說了。
所以他的心裏對家裏的親人一直懷著深深的愧疚。但是出於對部隊的滿腔熱忱,吳天強一直都在頑強的堅持著自己心中那份執念,那就對祖國的無限忠誠。
為此他沒有和家裏人少爭吵過,村裏一些不理解的人,還說他是當兵當傻了,一年四季就守著幾座山,又不是在部隊當幹部,這個樣子有啥奔頭呢?
聽完了杜兵的介紹,他很難想像,一個老兵如何在這種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長年累月的無比寂寞孤獨的工作下去的,就像是與世隔絕般的閑人野鶴般的生活著。
李為又上下左右的看了一下這個土山內部的構造,這裏麵有點像窯洞,但也不完全一樣,最主要的是這個洞頂很高,大概有五、六米高吧!
而不是像窯洞那樣的很小,另外在這個山洞的頂部隱隱約約的還可以看到一些亂石的凸起。
李為估計這個建築物從這個土山的中心位置硬是一點點掏出來的,所以形狀有點不規則,這裏麵的房間大的大,小的就小的很,光線也不是很好,最後這裏麵還有一種他形容不出的一些味道。
接著,杜兵又介紹說,團裏麵每個月都會用汽車給他送來各種生活用品和維護靶場的各種物資。但是由於的生活比較清苦,所以一直沒有人願意來這裏工作,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吳天強最終留守的原因。
李為聽了以後,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陣的感慨。杜兵看到他不停的變幻著的激動臉色,就七七八八的知道他心中的所想,知道他是為了那個留守靶場的老兵鳴不平了。這小子還真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又哪裏知道當兵的難啊?
為了部隊戰鬥力的持續提高,又有多少當兵的人在默默的無私奉獻著,他自己又何嚐不是呢,自從兩年前結婚了一個月後,都已經快兩年沒有見過自己的女人了!想到這裏,杜兵不禁也是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最後,李為在一個房間裏看到放著的都是一些巨大的,用白紗布做成的模型,他估計著這麼大的麵積應該是打炮用的吧!其他的還有一些各種各樣形的人型的小靶位,看樣子這些就是並機射擊能用的那些射擊靶位了。
杜兵又指著滿地的靶位告訴李為,這些都是吳天強自己做的,為的就是給部隊節約訓練的經費。聽了指導員的話,李為的心裏不禁充滿了對這個老兵的深深敬意!
在看完了這土山裏麵的房間後,李為又和指導員來到了一進土山內部的大過道裏,等待著連隊其他車組人員訓練後的到來。
這時,老兵吳天強回來了,司德成看到他以後,和他熱情的握了握手,緊接著又從自己的身上掏出了二包煙,搶著鬧著硬塞給了他。
老吳不好意思的收下了,他給戰士們倒來了一些白開水,分別用幾個舊軍用水杯裝著,杜兵趕緊上前非常客氣的謝了又謝,因為這裏的生活用水都是老吳自己從外麵挑回來的。
這段時間為了保障部隊的正常訓練,他是不分白天黑夜的苦幹著,這幾座大山裏,按照部隊訓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路線,在各個山頭、溪邊、路口等地方放置了大量的靶位.
這麼多年來,知道他的為人都知道,這個老吳愣是沒有說過一句怨言,i不是他不想說,而是他知道這項工作是必須有人去做的,如果隻顧著自己的小家庭,而忘記了祖國的這個大家庭,那麼是對不起身上穿的這身綠軍裝的。
李為默默的看著他,心裏麵一時間也難以說是什麼情緒,是同情、是尊敬、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