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楔子(1 / 1)

小妹去了西班牙旅行,把我們兩個大姐搞得羨慕嫉妒恨啊!她在微信上說藍天白雲都不想回家,這個小貨出了個洋不想回家了。我們鄙視她。話又說回來,西班牙失業率高,人又少,但是旅行環境不錯。這個小貨在去了的第五天就感歎:要回來了,剛入職的她就請假出去玩,不要年終獎當掉。我們安慰她:既然出來了就好好玩,頂多過年回家時我們去吃凱賓斯基自助餐、洲際酒店扒房時不叫你,在家吃年貨菜,也不要給小朋友壓歲錢了,宅在家就好。我們這樣說就是打擊她一下,不料這貨說,姐姐們:我就等這一句,我今年很窮,現在就沒錢了,回國後信用卡的賬都否通融一下,到時一定要借錢給我。我們兩姐妹看著她的微信上的愛心閃閃,頭上冒起了黑煙。

我們這種江南地方嚴格執行了計劃生育,所以說我們三姐妹不是親的,但是是這樣的排列組合:大姐,二姐(大姐的表妹),小妹(大姐的堂妹),也是血緣關係啊!為什麼這麼好呢?隻能是這樣說,雙職工家庭的小孩,和爺爺奶奶的關係最好。小時候在祖父家混到上幼兒園,上學後(包括寒暑假)時不時湊在一起,拉一個隔壁家的小孩就能打牌,能不好嗎?雖然說有時走出老宅(我們老宅的路牌嚇人,據說有上千年的刺客在此地安葬,是專諸。不遠處的吳趨坊的拐角是唐伯虎他老爹開酒樓的地方,我是沒有感覺的出什麼風流才子,也是想要安份過日子的人家罷了。不知為何現在影視劇改得這麼古怪反正現在的人還有幾個看電視,out了,大部份在網上挖著自已喜歡的視頻看。)會為我爺爺感嘅家中出門都是娘子軍為主,但是我奶奶說她最喜歡女孩子的,我們是在他們的喜愛中長大的。為什麼爺爺不遺憾呢?因為我們家有孫子的。我大叔叔在魔都成家生了一個男孩,有高人一等戶口的男孫是家中最有前途的,我這個女長孫忍不住時時要酸酸的。高考時考了魔都交大,又讀研了,最後考了國家海關總署直署的海關,當公務員了。幾年之前是爺爺心中的好模範,因為不是在吳地和我們一起長大的,對於我們女孩子來說有什麼壓力啊!擺到現在來說公務員工資陽光了,還有可什麼傲驕的。隻是我爺爺86歲時往生了,不知道現在的形勢而已。噢,太羅嗦,現在撇開男孫就講我們三姐妹的生活小故事。

小時候的故事——(短文)菜包

回憶起小時候的事中菜饅頭是一定要講的。江南人吧,饅頭和包子不分的。但是隨著社會的大遷移,路邊的小店越來越廣泛化,大江南北不同口味的東西爆炸式出現在你的眼前。慢慢江南人也知道饅頭是實心的,例如山東大饅頭。包子是有很多種餡的,現在講的是菜包。

從爺爺手中接過一毛錢的零用錢的時候,當時眼中就放出了光芒。現在的熊孩子是不會有這種體會的,1985年的時候工資是多少啊,一部分小朋友還在等著投胎呢!拿著珍貴的一毛錢開始糾結,是買巷角處的三角包呢還是蘿卜絲餅,不時還有人從你身邊飄過,手中拿著木桶賣著各種小吃。看來,江南人是很勤奮的,這裏就有證明。在1985年時就有各色人等做起了小生意。食品在各家做的,油品是菜油,自家的小孩邊賣邊吃,食品可比現在安全多了。現在的話,物質太豐富了,人的本質良心慢慢給急功近利蓋了,法律不遵守了,人的良心給狗吃了(江南俗語)。糾結的最後也就是買了兩個菜包,從木桶中掀開紗布拿出熱呼呼的包子一刹那,我們兩個姐姐忘了小妹的存在,一人一個吃掉了,現場隻留下小妹傷心欲絕的哭聲,久久在耳邊回蕩。因為當時小妹妹隻有三歲,回家也說不清,告狀無門。家裏大人也沒知道,我們對不起小學老師,“孔融讓梨”變成這樣詮釋。但是卻間接培養了小妹妹從小吃東西搶的性格,現在不太淑女難道都是姐姐們的錯嗎。

下麵的一篇中本文的主人公名字揭曉了,隻是鄉土氣息濃鬱,看官不要噴!

------題外話------

簡介

這是個70後、80後還有90後還有00年出生的人都能碰到的故事。三姐妹之間上學成長的風風雨雨,有人生的挫折和自我不放棄的堅持。有淚水、也有笑料、有苦中帶樂姐妹間的相守相護,有人生中遇到另一半的美麗童話。對人對事對物有自我價值觀的迷茫,有成長中甜蜜的初戀,還有著姐妹間的相互猜忌,夾雜著退一步的雨過天晴,不管怎樣永恒不變的是血濃於水的親情。三姐妹永遠都是最好的家人,不論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