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回第一節、心懷鬼胎—薛懷義勸皇封禪(1 / 2)

徐承誌回到宮中,薛寶兒早就等得不耐煩了。問他去了哪裏。徐承誌簡單的對她說了一遍。薛寶兒想了想,道:“他們懷疑我爹爹想要造反,那很有可能。”徐承誌忍著笑問她道:“你不替你爹爹澄清嗎?”薛寶兒道:“我為什麼要替他澄清?我可不是我娘,我一點兒都不喜歡他。”

徐承誌想起一件事來,臉上登時罩上了一層憂愁之色。他當即給裴世千和馬慈寫了一封信,請他們去找程子奇,問程子奇和薛懷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過了兩日,皇太子應武氏之召赴太極殿麵聖。武氏對這個性情文弱,沒有剛骨的兒子從來就不抱希望,她登基以後,更是把太子曬在一邊,不理不顧。可是,這天武氏卻一反常態,要同他一起商量政事。

太子不明白武氏的用意,見到武氏,不由得緊張害怕,說一句話都小心翼翼。武氏拿出一堆尚未做批示的奏本,讓太子過目,再給她出主意。太子知道武氏是想考驗他,緊張得不住地用帕子擦額頭上的汗。武氏見了,心灰意冷。日間賜了太子一塊兒用膳。膳罷,就讓太子回去。

翌日,武氏改召廬陵王來太極殿,陪她一起處理政事。廬陵王有文史修養,又有主見。他批示的奏折,武氏檢查時,見他批示的文詞得當,有據有理。當日不曾賜用膳。第二日第三日,接連三天傳廬陵王到太極殿來,和她一起處理政事。第三日晚間,武氏還將鸞台侍郎兼同平章事狄仁傑召進宮來。

那狄仁傑向來以匡複大唐為己任,他知道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等人都想當太子。多次進諫反對、勸阻武氏不對此事考慮。武氏突然傳他進宮,他不明所以,來到太極殿,見到廬陵王也在,這才隱隱約約的明白武氏的用意。他想趁熱打鐵,引武氏當著廬陵王的麵說出改立廬陵王為太子的話來。又怕言過,反而壞了大事。

武氏見狄仁傑欲言又止的樣子,就對廬陵王道:“是狄宰相勸諫請求朕下旨召還你回京。還請求朕冊立你為太子。”她一麵說,一麵觀察廬陵王麵上有無喜色。

廬陵王非旦不表現出歡喜,反倒歎了口氣,道:“兒臣不敢說自己的德行勝得過豫王、魏王、梁王等人。但兒臣經常思考的事情是,天下萬民需要的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在這個問題上,兒臣比任何人想得都多。”

武氏聽罷,揮手道:“你可以退下了。明後日,朕會召你和豫王一起到朕這裏來。”

過了兩日,武氏果然傳廬陵王和太子一起進宮。在太極殿後麵的一個小廳裏,僅是他母子三人,沒有一個大臣在場。武氏自道:“朕年事日高一日,為了國家社稷穩固,是到了確立由你們哪一個繼承皇位的時候了。”豫王不待武氏說完,就站了起來,說道:“兒臣請母皇改立廬陵王為太子。兒臣才疏識淺,性情不宜擔當太子重任。”武氏笑了起來,道:“你能主動這樣說,就省得朕為難了。朕召你們來,也就是為了說服你讓位給廬陵王。你有此心,那是再好不過。”說罷,又對廬陵王道:“朕選一個適當的日子,正式冊封你做太子。你且不要張揚出去。省得有些人知道了,不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