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盜墓者數不勝數,三國時曾以曹操組建的摸金校尉為主的盜墓賊,把盜來的財寶充軍,古往今來,盜墓的流派越來越多,大致上可分摸金、搬山、發丘、卸嶺、他們各有各的盜法,摸金校尉,“雞鳴燈滅不摸金”每摸金校尉身上配有摸金符,在盜法上其一,雞叫之後就不再摸金;其二,進入墓室後在東南角點一隻蠟燭。一旦蠟燭熄滅,必須立即撤退。發丘中郎將,的起源比摸金派稍晚,他們主要也是依靠風水和星象之學確定墳墓方位,發丘都會有祖傳的一枚銅印,上麵刻有“百無禁忌”字樣,此銅印具有神秘的力量,往往可以克製諸邪。搬山道人,“搬山”采取的是喇叭式掘丘,是一種主要利用外力破壞的手段。他們大都扮成道士活動,正由於他們這種裝束,給他們增加了不少神秘感,好多人以為他們發掘古塚的“搬山分甲術”,是一種類似茅山道術的法術。卸嶺力士,這一派主要用鼻子聞,為了保持鼻子的靈敏程度,都忌煙酒辛辣之物。用鐵釺打入地下,拔出來之後拿鼻子聞,鐵釺從地下泥土中帶上來的各種氣味,還有憑打土時的手感,地下是空的,或者有木頭,磚石,這些手感肯定是不同的。史稱四派為“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