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代“以太甲”的幫助下,他們搶了所有星艦。用早就準備好的光能引擎將這些星艦進行二次改造。又把火星上維係殖民圈兒的大型維生係統分割、改造進這些星艦之中。
除了少數自願或者非自願留在火星的科學家、探索者以外,“火星人”大多由地球的社會底層平民組成。他們一窮二白,又是通過類似暴#動的方式搶奪來的宇宙艦。一旦返回地球,等待他們的必然是另一種審判。
在社會輿論和自#由、平#等、人#權之類的字眼兒保護下,他們最大的可能倒不是被殺死或者監禁,最大的可能反而是被“寬容”、“善意”的“流放”回火星......
他們回不去了。
所以,他們隻能帶著“希望”踏上腳下這幾十艘星艦,一鼓作氣的奔向茫茫宇宙。
要麼在沉默中滅亡,要麼......
找到新的希望,新的家園......
......
沒人知道是通過什麼樣的路線,穿越了什麼樣的星門,或者是其他什麼人類尚未得知的自然現象。
總之,曆盡千辛萬苦以後,“火星人”來到了伊瑞星!
由於“以太能量”這種近乎“聖光”的存在,慢慢的,伊瑞星人俱都拜服在原罪教的腳下。由於試圖忘記地球和火星上的苦難,他們將自己的姓氏也都“神性”化了。由於缺少生產資源和生活資源,大部分火星人的文化素質又很低下。他們的社會形式一度變得非常原始,直到現在,竟然形成了近乎政教合一的某種封建社會。
唐雲所見到的一切,就是他們在近兩千年的發展中所呈現出來的樣貌。
事實上,通過伊瑞星人的曆史可知,他們的科學、技術、文化等等方麵都距離聯邦、百約有巨大差距。要不是他們在火星上就第一次發現了“以太能量”。這比聯邦人發現“光能”早了上千年,他們現在的技術水平也絕對不夠發動聖戰,侵略聯邦和百約。
這是一種平衡,存在即合理的平衡。如果火星上遭受近乎“流放”和“遺棄”待遇的“火星人”不是地球社會最底層的,沒技術,沒文化的垃#圾#人#口。如果其上的科學家和探索者所占有的比例足夠高。那還有地球人的今天麼?早於聯邦人近千年發現一種顛覆性的新能源,他們是不是早就把地球搶回來,重新“洗牌”了?
......
伊瑞人是在太陽係遊蕩了許久,迷失在星際中的流浪之人。在到達伊瑞星之前,他們幾乎就是沿著一條直線沒頭蒼蠅一樣的往前衝。似乎穿過了不止一個星門,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什麼星域。對於航線之類的也近乎沒有記載。到了後期,許多人甚至都丟失了時間的概念。要不是星艦上還有準確走時的計時器,他們連年月都不知道了。
地球,他們從未想過會去。在之後近兩千年的伊瑞星曆史中,地球這個故鄉也幾乎被遺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