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一地雞毛(下)(2 / 2)

似乎真不是一台一台的解決,而是以5x5的裝配方陣為核心,以每次25台為批次,統一進行組裝。

唐雲不是笨人,尤其在戰鬥方麵,他完完全全、徹徹底底的遺傳了他父親的優秀基因。考慮到整件事的前因後果以後,什麼規避聯邦監察人員的檢查,臥薪嚐膽陰謀備戰之類的東西便迅速浮現在了他的心頭。

同時,一件更為令他莫名其妙的問題出現了。

作為機械師,唐雲完全看懂了這些“模組化”機甲配件的隼接方式,也看懂了這些機械臂的配合模式。新曆191年了,模組化機甲已經流行了六七年,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問題是,麵前這些可都是軍用機甲!除了自己陪4營機修組搞出來的L18外,唐雲從沒聽說過聯邦或者百約有軍用機甲的模組化技術!

凡事都有利弊,之所以軍方一直沒有采用模組化技術,這裏麵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模組化部件首先要優化的必然是連接組件,將原本渾然一體的設計拆開,令其方便拆裝。這自然會帶來整個機甲結構強度的下降,在戰爭中,這是致命的。另一個則是考慮到戰術配合,軍方作戰講究的是各方配合、整齊劃一。就連光構結晶這種相對個性的東西都要進行相當程度的限製,何況是機甲?自然是盡可能簡單。

遠程一個型號,近戰一個型號,綜合一個型號。最多補個重甲型或者機動強化型到頭了。根據作戰環境的不同,像4營這種星際陸戰營甚至偏激的選擇了全體營隊隻使用L18一種機甲的作戰模式。

軍用機甲模組化這個事實就已經讓唐雲很疑惑了,緊接著,他又發現了更為誇張的事實,這些機甲的“模組化”方式同自己配合4營機修組搞出來的L18簡直如出一轍。

對於L18的模組化改造來說,唐雲可謂功不可沒。但要說起L18模組化的設計,真正起作用的還是以施蕭為首的4營機修組。

真正的設計在十幾年前的柯米婭保衛戰之中便已經完成了七七八八,隨後4營核心的14名機甲工程師被誆去長平星參加了一次狗屁座談會,之後莫名失蹤,這些技術也跟著消失了大半。

之所以能搞定L18,是施蕭這些因為諸如什麼級別不夠,駐守機修組壓陣,感冒發燒鬧肚子等原因留下的幸運兒,拿著這些剩下的“殘卷”,在之後的十年中一點一滴的添補完成的。

所以,這個設計同最初4營機修組全體人員一起搞出來的東西差不太多。

唐雲不相信技術人員之間會存在“英雄所見略同”這種怪事兒,所以,他的心情也開始慢慢的沉重了起來。

裝配車間很大,初來乍到的,主控室更是難尋。

沒頭蒼蠅一樣的晃了好一陣,直到杜鋒這二貨已經沒了耐心,居然蠢到提議什麼“著眼當下”,讓唐雲和自己兩人尋點榔頭、管鉗之類一個個開砸的時候。唐雲終於看到了那個綠色精致的導視牌。

“主控室,非高級工作人員禁止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