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群先生是一個堅強的人,他告訴自己,隻要有一顆向上的恒心,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他從來不允許自己放棄,在曆經一番寒徹骨之後,終於贏得梅花撲鼻香;他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他很感念朋友間的那份真誠,家庭裏的那份溫馨,他用真心撐起了一份事業,用愛心,撐起了一個家;他是一個為了祖國、為家鄉的建設與進步,願意竭盡全力地無私奉獻的人。他說:“國家,有國才有家,沒有國,何來的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陳建群先生,祖籍福建泉州,金花娛樂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台投資公司主席,福建泉州東海聯誼會副會長、福建泉州同鄉會副理事長、碳灶同鄉總會副會長、陶澤同鄉會理事長,民建聯成員。“信心、恒心、決心、真心、愛心”是他生活中的“五心”,帶著“給予是一種快樂”的信念無私地奉獻著,贏得大家的一致好評。】
曆經一番寒徹骨,贏得梅花撲鼻香
陳建群先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來到香港,和大多數從大陸初到香港的人一樣,從零開始打拚,當初,他們奮鬥的路上布滿荊棘。
陳建群先生說:“那時候的香港真的是多災多難,1973年,出現了股市大跌以及能源危機,經濟非常蕭條。”然而就是在那樣的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下,陳建群先生磨煉出了堅強,學會了珍惜和知足。
陳建群先生的祖母早年便到了香港,他祖母出生的那個年代正好是女子以足不出戶,個個裹成“三寸金蓮”為女子美的標準的時代。陳建群先生說:“老人家一個人在香港生活,一雙小腳,還在做工,特別不容易,也特別艱苦。”所以,陳建群先生隻能完全靠自己一點一滴地努力。
初到香港的陳建群先生因為語言不通等原因,以及恰逢大批大陸人湧入香港,主客觀雙重因素的壓力刺激下,就更加深了找工作的難度,陳建群先生坦言:“當時的要求很簡單,隻想著能有一份工作就行了。”後來,陳建群先生終於找到了一份在塑膠廠當學徒的工作,一天工作八個小時,領著12塊錢的工資,艱難地生活著,陳建群先生笑說:“隻要一聽到加班的消息,就高興得不得了。”
就這樣,陳建群先生在最簡單的期盼中工作了將近五年,短短五年的時間,陳建群先生就從學徒做到了廠長,之後更是做到了經理的位置。
他常說:“不是生活給予了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一個人,永遠要有一顆向上的心,要有目標,要有追求。”這種信念也一直指導著陳建群先生勇往直前。不久後,陳建群先生開始創業,承載著他事業夢想的公司——金花娛樂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專營五金和塑膠等產品。1982年,他將公司搬到了深圳,陳建群先生回憶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深圳,改革的春風剛剛吹拂,深圳的大地上還是黃土一片。”他是最早一批在深圳辦工廠的人之一,為深圳的建設貢獻出了建設性的作用。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點點滴滴,大大小小的事情,陳建群先生都要親力親為,思考再思考,每天常常要忙到晚上兩三點才休息。1990年,公司再次搬遷至深圳西鄉。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塑膠這個行業裏踏踏實實地經營著,最高峰的時候,工人人數達到了千人以上。
在香港打拚的三十多年以來,陳建群先生的生意遍及了香港、深圳、澳門、福建、台灣等地,他一直認認真真,事業也逐步向酒樓、娛樂、貿易、珠寶等方向擴展。為促進兩岸投資,一項在台灣金門投資興建金門國際休閑度假飯店的計劃正在如火如荼的商討中。陳建群先生的事業走向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事業正如日中天。敢於冒險的陳建群先生偶爾還會參與到“賭石”這項非常冒險的交易中。
艱苦的歲月,磨礪出他一顆平常心,讓他能夠靜看生意場上的風起雲湧,起起落落;雖曆經苦難,卻依舊能百折不撓。
捧出一顆誠心,收獲一段友誼
陳建群先生說:“一個人就像一隻螃蟹一樣,朋友就是螃蟹的腳,沒有朋友的支持和認同,就無法向前行走。”對於朋友,陳建群先生從來都是真誠以待。
陳建群先生是個懂得感恩的人,他剛開始在深圳辦塑膠廠的時候,幸得一位朋友的支持,供應大量訂單,時隔多年,陳建群先生依舊銘記於心,在這位朋友的公司出現資金困難的時候,陳建群先生二話不說,多次出資幫助,真可謂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在做酒樓生意的時候,朋友們到來,陳建群先生總是自己搶著買單,熱情招待,他說:“有得有失,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交得了很多的朋友,朋友是無價的。”樸實的話裏,包含的是一顆真誠的心。他用真誠這塊豐腴的土地,滋養了朋友間的感情,彼此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深厚。
從底層一步步走過來的陳建群先生更能理解工人的苦,工人的累,對工人朋友的那份感情裏深藏了更多的理解和關愛,陳建群先生所堅持的原則是從來不辭退一個員工。不管是酒樓的員工還是塑膠廠的工人,和陳建群先生雖是員工與老板的關係,卻更有朋友的感情。大家一起工作,很輕鬆,也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