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剪貼
希臘銀行重新營業 取現金額限製逐步取消
7月13日,歐元區領導人與希臘在經過馬拉鬆式談判後終於就希臘債務危機達成協議,暫時避免希臘退出歐元區。該協議將使希臘在未來三年可以獲得820億至860億歐元的救助資金,但希臘必須進行改革,實施緊縮政策。而這些政策對希臘的經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些經濟改革措施涉及增稅、養老金改革、勞動力市場、銀行係統以及國有資產私有化。其中影響最大應屬於國有資產私有化部分。根據協議要求,希臘政府需要在7月15日通過這些改革措施。15日晚,希臘議會開始表決這些改革措施,但協議遭到不少議員的強烈反對。在曆經數小時的議會辯論和投票後,法案終於在16日淩晨獲得通過。7月20日,已經關門停業近三周的希臘銀行重新開門。
自6月底希臘政府放棄與債權人關於救助方案的談判後,歐洲中央銀行也拒絕了其提供更多現金援助的請求。為避免銀行係統崩潰,希臘從6月29日開始實施資本管製,銀行停止對外營業,取現金額限製在每個賬戶每天60歐元。
IMF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7月9日下調了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估,原因包括第一季度美國經濟表現趨弱。同時IMF一並警告稱,中國的金融市場動蕩和希臘問題令未來蒙上陰影。
IMF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修正報告中顯示,2015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3%,低於4月3.5%的預估,同時也低於2014年3.4%的增幅。IMF還維持明年增幅預估在3.8%不變。同時,IMF將今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預估從2.4%下調至2.1%,維持歐元區經濟增速在1.5%不變,將日本增速從1%下調為0.8%。
雖然IMF維持了中國和歐元區今年的經濟預估,但卻明確指出,兩個經濟體是潛在風險的來源。中國股市最近幾周大幅下跌,希臘與歐洲債權人談判也是一波三折,雖然最終達成協議,但金融市場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應。另外,IMF稱,正如最近金融市場動蕩所體現的那樣,中國轉向新型經濟增長模式麵臨更大的難度,對全球經濟複蘇構成風險。
IMF敦促發達經濟體維持貨幣政策寬鬆,從而讓通脹重回目標水平。擁有財政政策空間的國家應當增加支出,尤其是基建支出,同時對發達國家而言,結構性改革仍然緊迫。
泰國今年GDP增長或降至3% 1/6耕地遭受特大旱災
今年泰國北部和東北部遭遇50年來最嚴重的幹旱,雨季停雨導致河川斷流,影響多地農耕。根據泰國防災總署日前公布的全國旱災情況,在77府中有40府的旱情嚴重,雖然近期旱象稍解,仍有13個府近5000多個村莊遭遇50多年來的特大旱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