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經濟能力——價值觀的建立(1 / 2)

做金錢的主人

洛克菲勒在成為世界上第一個10億富翁後,漸漸領悟到“財富為上天所賜,自己是保管人而非擁有者”。他把數以億計的資產拿來扶持教育、科研、衛生事業,幫助窮人,回報社會。其實洛克菲勒,是個很懂得運用金錢的人。

有一次,公司打算蓋間倉庫,請來兩個建築工人。這兩名工人是一對兄弟,哥哥叫約翰,弟弟叫哈佛。倉庫蓋好後,兄弟倆便到洛克菲勒辦公室去領工資。洛克菲勒對他們說:“賺了錢應該儲蓄起來,現款如果到了你們手中,一定很快就會花光,不如把它換成公司的股票,作為你們的投資如何?”約翰聽了,覺得很有道理,當場便答應了。但是哈佛不願意,堅持要領現款。結果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沒多久哈佛就把錢花光了;而約翰因為公司股票漲價,賺了不少錢,過了幾年便成為一個大富翁。

當代首富比爾·蓋茨,擁有數百億美元巨資,卻為了少付幾美元的停車費,寧肯繞道而行。他直言“要物有所值”,並宣稱:60歲以後把全部財產捐給社會,開始新的生活。

擁有巨大財富卻仍然正確麵對金錢、正確使用金錢的人,是完全值得孩子學習和效仿的,因為他們才是金錢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像有些人,擁有再多的錢,也仍然是做金錢的奴隸。

他們想得到錢的時候,可以正當合理地使錢“呼之即來”;他們想利用錢的時候,也懂得把錢花在最值得的“刀刃”上。這就是駕馭金錢的藝術,更是孩子應該學習和鍛煉的一種能力。

撞到大獎的畫家

尤利烏斯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畫家,他畫快樂的世界,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很快樂的人。不過很少有人買他的畫,所以他的日子過得有些拮據。但他從來不會因此而傷感,因為即使一幅畫也賣不掉,他還有很多快樂的朋友相伴。

一天,他的朋友勸他:“玩玩足球彩票吧!”

“噢!”尤利烏斯說,“我對這些東西從來不感興趣。”

朋友說:“隻花兩馬克就可能贏很多錢。”

於是尤利烏斯花兩馬克買了一張彩票,不料竟然真的中了獎!他得到了50萬馬克的獎金。

“你瞧!”他的朋友對他說,“你多走運啊!”

“我以後隻往支票上畫畫數字就可以了!”尤利烏斯笑道。

尤利烏斯馬上買了一幢漂亮的別墅,並對它進行了一番精心的裝飾。名貴的家具、漂亮的橡木地板、華麗的地毯紛紛在這裏安了家。看著美麗的房間,尤利烏斯愜意地仰臥在床上,他點燃一支香煙,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他突然感到很孤單,便把煙蒂往地上一扔——在原來的那個石頭畫室裏,他經常這樣做——便出門去看朋友了。

燃著的香煙靜靜地躺在地板上……一個小時後,別墅變成了火的海洋。

朋友們很快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都來安慰尤利烏斯。

“尤利烏斯,真是可惜啊!”他們說。

“可惜什麼?”尤利烏斯問。

“損失啊!尤利烏斯,那可是50萬馬克呀!”

“什麼呀?不過是損失了兩馬克。”尤利烏斯答道。

這是多麼智慧的人生,這種智慧可不是指一般意義上的智商,而是一種真正地看透和看淡,是一種大風大浪中的寵辱不驚。有了這種心態,即使失敗了,那下次的成功也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且如果能保持這樣的心態,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很有好處的。

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

莎士比亞筆下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貪婪、凶殘、狡詐、陰險,為了達到賺更多錢的目的,時刻準備從安東尼奧胸口上割下一磅肉,置其於死地,為自己的高利貸之路掃清障礙。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為了財產逼走侄兒,折磨死妻子,剝奪獨生女對母親遺產的繼承權,“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執著狂”,這兩人實為富豪卻形似乞丐。

走出文學世界,中外曆史、現實生活中也不乏此類人。專製與腐敗的典型——韓國前總統全鬥煥、前菲律賓總統馬科斯……他們憑著手中的權力中飽私囊,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對金錢的貪得無厭成就了他們一世臭名。

人本應是財產的主人,是財富的支配者,可他們卻成了守財奴,成了為了錢財而喪失一切的人。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有些人可能有很多錢,但除了錢之外再無任何有價值的東西,這些人表麵上很瀟灑,其實他們很可憐。人生的樂趣建立在金錢之上的人,是被金錢扭曲了靈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