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江蘇衛視的交友節目《非誠勿擾》從開播以來僅用了3個月,就成為全國綜藝類節目新的“收視之王”。在節目中,各色男女紛紛登場,他們的言行舉止引發了觀眾的熱議和反響,一個普普通通的綜藝節目竟然成了萬眾矚目的社會熱點。(文章代碼:101201)
《非誠勿擾》播出的社會背景是從一個單元價值向多元價值的轉型,這一點非常重要,所以在節目中我們能看到多元價值觀的現實化。
——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周曉虹
節目就像一個平台,拜金女、富二代、外貌協會、全職主婦,這些略顯刺激的字眼,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時下青年男女的擇偶觀甚至是價值觀,圍繞著他們的爭論,是社會心態的真實寫照。
——網友
關注該節目的人,已超越了節目本身,看的不是誰帶走了誰,誰和誰配對成功了,而是誰和誰在現場的碰撞,是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來的人性和社會,以及困擾所有人的現實生活問題:金錢、房價、婚姻、家庭、道德觀、價值觀。
——江蘇衛視總編室品牌推廣部主任劉原
雖然價值觀的碰撞醞釀著多重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寬容度,不過,我們擔心的是,這樣的狂歡,消解了意義,顛覆了傳統,人們沉陷在泥濘中不可自拔,這個時候,價值觀的重建,可能成為一件日漸遙遠的事情。
——社會學家陳宏
《非誠勿擾》的爭議像其他紅極一時的網絡炒作事件一樣,都凸顯了中國社會轉型期民眾的浮躁,以及價值觀的真空。
——加拿大華文媒體副主編連鵬
它(節目)不滿足於溫情斯文的相親交友,甚至沒打算促成任何一對男女,連裝出這種態度都不肯,它要的是鮮明的話題性、凶狠的兩性搏殺,以容納那些困擾著人們的現實問題:金錢、房價、家庭關係、大男大女。它是撕破臉的、誇張的社會漫畫。
——《南方都市報》
在這個平台上,有做白日夢的拜金者、尖酸刻薄的大齡女、愚昧狂妄的富二代、拍豔照的三流模特、酸文假醋的偽詩人、躊躇滿誌的小老板……折射出當下社會光怪陸離的亂象。這裏不見脈脈溫情,有的隻是冷酷的算計、虛偽的炒作、狡詐的心機、廉價的憐憫。台上台下幸災樂禍,膚淺一笑。
——網友
作為大眾傳媒,一味地製造話題,惡搞炒作,顛覆人類最本質、最美好的元素,過多地宣揚物質利誘,金錢享樂,過於追捧時尚,就會失去節目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網友
節目裏所傳遞出的很多東西正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在年輕人心靈中的投射。《非誠勿擾》作為一檔新的節目,在上麵展示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聲音,這或許是大家最看重的。
——《非誠勿擾》主持人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