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勝之喜、敗之憂(2 / 2)

郭奕大咧咧的笑了一聲,搖頭道:“再大的光輝那也是父輩的,我的願望是建立屬於我的光輝,當子孫後代提起是,他們提起的是我,而不是我的先祖,這樣的樂趣不更大?”

一番話並不洪亮,卻如雷鳴一般在龐統的耳中回蕩,當他醒悟過來時,隻看到郭奕消失的背影,他突然莞爾笑道:“郭奕,你的抱負可真不小呢,我突然很想時間能快些走,十年之後,你會變成什麼樣子?”

*******************

宛縣地處荊州南陽郡治所新野北方,他西、北、東三麵環山,當中低平,如同碗一般的形狀,曹軍若是由許昌南下攻擊襄陽,必先經過新野,若攻擊新野,必先占據宛縣,而宛縣至博望,博望坡便是最近的路線。

關羽一行人馬在與劉備、徐庶彙合之後,麾下士兵不足萬,傷兵還有近千,三人商量一番,知道曹軍必然在博望坡的另外一邊重兵把守,博望城已不可再取,而他們此時糧草已幾乎全無,隻能先行撤回西鄂,那裏屯著劉軍的小部分糧草,在那裏修整之後再撤回宛縣。

博望至西鄂隻有四十餘裏,若是急行軍的話半日便可到達,隻是此時經過一上午的殺伐,劉軍早已人馬困頓,經過了大半天的周轉波折,終於在戌時,劉備一行趕到了西鄂。

三人作為軍中的首腦,先安排下軍中開飯,又征集縣中大夫為受傷的士兵治療,折騰了近兩個時辰,方邁著疲憊的腳步到了縣長臨時安排的住所之中。

昏暗的燈光下,三人的表情也是陰晴不定,沉默了許久,遲遲沒有人先行開口。

“撲通”一聲,徐庶猛地跪倒劉備麵前,淚水不爭氣般從眼中奪眶而出,滿臉羞愧之色地道:“皇叔,此次皆是因我的原因失利,六千軍士因我之故命喪他處,還請主公責罰,庶願一力承擔。”

劉備滿臉倦色的砸著小腿肚子,徐庶的動作讓他吃了一驚,他連忙起身扶起徐庶,愧疚道:“元直切莫如此,都怪我當時不聽你勸,沒有識得士元先生大材,錯過之後,未想到他直接去了曹營,方有此敗,以後還需先生時刻提醒,我也向你保證必然不會再犯如此錯誤。”

兩人各自內疚,一時間都感覺是自己的錯,關羽坐於一旁,雖然身體疲累,但是身子依然挺拔,自從知道龐統投了曹軍的事情後,他的心裏也是充滿了懊惱,隻是在他的心中郭奕的身影始終揮之不去。

“會不會是郭奕識破了軍師的計謀。”但他輕聲念叨出來時,自己都嚇了一跳,連忙搖了搖頭,感覺自己的想法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對方才隻有十四歲。

劉備聽到了關羽的嘀咕,疑惑道:“二弟,你怎麼了?可是想到什麼?”

關羽壓下心中的想法,忽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連忙說道:“大哥,軍師,宛城還有半月糧草,此次我軍出師不利,還要好好想想回去後如何向劉荊州交代。”

關羽這一句話也讓劉備兩人犯了愁,一開始他們定的策略是小勝曹軍即可,未想到曹軍沒有傷筋動骨,自己這邊反倒折了近一半的兵馬,若是回到新野,必然會受到劉表帳下蔡瑁、張允等人的攻訐,以後再想獨立領軍就很困難了。

此時荊州的格局主要是分為三派,其一為荊州當地的氏族,主要有襄陽豪族蔡氏、南郡荊氏、江夏黃氏;其二為徹底依附劉表的勢力,北軍將領文聘,長沙守將劉磐、黃忠,水軍將領張允;其三是荊州的士林派,黃承彥、司馬徽、龐德公、諸葛亮、徐庶、龐統等。

但三派關係卻又錯綜複雜,蔡氏和荊氏傾向於保持自己氏族的安穩,所以曾希望劉表能向曹操投降;江夏黃氏極力反曹,並且劉表曾用孫堅屍首換回被孫策俘虜的黃祖,所以江夏黃氏極力維護劉表;水軍將領張允是劉表的外甥,暗地裏與蔡氏交好;而士林中,幾個領頭人物非常交好,卻又與蔡氏多有聯姻。

劉備在荊州屬於外來戶,自他到荊州後,表麵與劉表交厚,實則不過是相互利用,劉表利用劉表北拒曹操,內抗蔡氏和荊氏;而劉備則積極結交荊州名士,與劉表長子劉琦交厚,急於能獲得更大的領軍權。

三人沉吟了許久,始終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徐庶善於兩軍對戰,但是對於政治策略卻差了許多,他悵然一歎道:“若是孔明在此,必有辦法可解主公當前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