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襄城居秦、楚、韓、魏之間,隸屬迭更。迨秦統一,設襄城縣,並在城潁設潁陽縣,屬三川郡,西漢初改屬潁川郡。王莽新政時,改襄城為“相城”。東漢恢複襄城原名。秦末起義軍項羽曾往攻襄城,月餘才得破入;項羽日久懷恨,縱兵屠城。
此時的襄城經過曹操時期的多次修葺,城堅池固,成為扼守許昌西南要道的重要據點。
郭奕一行人除了曹闊急於回許昌向曹操報告新發現的馬鞍、馬鐙,其餘人馬行了約有三個時辰,便快到達這座堅城。當距離城門還有兩裏之處時,太陽開始向西下沉,悶熱的空氣中終於多了幾分清涼,郭奕停馬望著遠處的城池,整了整身上的衣服,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對著身邊一個軍士說道:“你速前去向守城的士兵通傳一聲,以免引發不必要的誤會。”
待那士兵拿著郭奕給的信物和曹操的親筆書信騎馬向前飛奔而去後,郭奕等人慢慢溜達著馬匹,不緊不慢的向城池行去。
雖然路上郭奕、張虎兩人還雄心萬丈,但是當他們距離襄城越來越近的時候,心裏不自然的都開始泛起了嘀咕。
張虎首先忍耐不住地道:“小奕,這次駐守襄城的可是夏侯元讓、於文則(於禁)、李曼成(李典)三位將軍,你說咱倆在他們麵前有話語權嗎?”
郭奕迷茫地道:“曹公既然讓你我前來,總要做出些什麼才能不辜負他的信任,見招拆招吧!他們三人總不能吃了我們。”
張虎聽著郭奕的話使勁點了點頭,隻是一臉的緊張之色絲毫沒有鬆弛下來的意思。
郭奕心裏明白這是第一次與未知事物自然而有的緊張心態,這些‘第一次’看似平凡,卻是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受,每個人都是這樣,第一次會牢記,第一次不但會學習知識,還豐富自己的才幹,所有的第一次都是一個教訓,也是一次見證。
每個人都是平凡的,有些人之所以有名聲,那是尋找到了自己的夢想,而且在自己的夢想裏繼續追求完美。每個人無論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的好與壞皆是人生最美的記憶。
想了許久,郭奕自嘲的一笑,一顆心終於平靜了下來,他手指敲打著馬鞍,仔細分析著家族情報中關於襄城三位將軍的性格。
“鏗”,兵器交叉相碰的聲音將郭奕從思考中驚醒了過來,隻見吊橋前邊的守衛昂聲道:“夏侯將軍有令,過吊橋必須下馬。”
郭奕微微皺眉,這條規定倒也新奇,張虎不滿的嘟囔著:“哼,剛來就給個下馬威。”
郭奕衝著張虎搖了搖頭,示意他不要多言語,兩人隨著接引的士兵穿過一條條街,見到道路上仍然有不少行人,該生活的繼續生活,完全沒有收到戰爭的影響。
行了約有一盞茶的時間,便看到了城中教場處,遠遠的便能看到數位身穿甲胄的將領在那裏等待,郭奕等人不敢托大,連忙快步上前幾步,抱拳道:“參軍郭奕見過幾位將軍。”
一雙沉穩有力的大手猛地拍在郭奕的肩膀上,拍的後者一個趔趄,“哈哈,沒想到一陣風把你小子給吹來了,不錯,這麼年輕就能得到司空大人的賞識,將來不可限量,對了,你父親身體可好。”
聽到那熟悉的聲音,郭奕連忙抬起頭,滿臉燦爛地道:“曼城叔父,家父身體近期還好,這次卻是要來叨擾你了。”
李典年少時好學,不喜歡讀兵法,於是拜師讀《春秋左氏傳》,後來發現衝鋒有餘,謀略不足,於是便常去郭嘉那裏學些行軍布陣之道,所以他和郭奕相熟。
而李典本人的升遷也是極為奇特,最早是他伯父李乾帶領幾千食客跟隨曹操,在壽張打敗黃巾軍後,又跟著曹操打袁術,興平元年,乘曹操攻打徐州之際,留守兗州的張邈、陳宮等反叛,迎接呂布入主兗州,曹操派李乾回到乘氏,安撫各縣百姓。呂布的別駕薛蘭、治中李封招降李乾,勸其反叛,李乾不聽從,於是他們把李乾殺害。
曹操派李乾的兒子李整帶領李乾的部隊,和其他將領攻打薛蘭、李封。薛蘭、李封被打敗,李整死後,李典改任潁陰縣縣令,擔任中郎將,統領李整的部隊,如今已升遷至裨將軍。
所以說李典是堂弟繼承堂哥的事業,最終向上卻是繼承自己伯父的事業。因為這奇怪的繼承方式,所以軍中多有將領看不起李典。
而李典本人喜愛好學問,注重儒雅,從來不和別的將領爭搶功勞。尊敬賢士大夫,恐怕有禮節不周的地方,軍營的官兵都認為他是長者。
郭奕見隻有李典帶著幾個親兵站在教場門口,好奇地道:“叔父,夏侯將軍和於將軍兩人正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