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7世紀是大航海的時代,西方的航海家發現了隔絕數千年的美洲大陸,然後利用非洲的人力大肆掠奪美洲的資源。前期當然是黃金和白銀,最終這些白銀大半流入中國,使得明朝成了以白銀為主要貨幣的國家。
這段時間,明朝前期的時候參與了一下,被後世無數人稱讚的鄭和下西洋被人津津樂道。更有學者考證是鄭和先到了澳大利亞、美洲,這還獲得了鄭和家鄉地方政府的支持。
後世中國人骨子裏多少有些自卑,就像魯迅先生小說裏說的阿Q那樣,以祖上闊過為榮。動不動就5000年的文明,當年四大發明如何如何。就連導彈的介紹,也說中國古代發明過火箭,原理是一樣的。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在長達千餘年的時間裏確實各方麵領先於世界。巨大的人力資源和龐大的帝國,為這個古老的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不過鄭和之後,因為明朝實力的下降,再加上常年的朝貢體係天生的弊端,讓政府停止了這種勞民傷財的活動。中國的大航海是為了示威、宣揚國力,與西方那種掠奪資源,到處殖民有著本質的區別。
王韜讓朱由校重視造船當然不是為了以後再宣揚國力,而是為了四處搶占地盤。後世的人誰都知道這是占地盤最好的時機,幾乎也是最後的機會。
遠的地方不說,東南亞島嶼和澳洲大陸,這家門口的肉是要吃到嘴裏的。如果可能的話,寒冷富饒的西伯利亞,王韜也不準備讓給俄羅斯人。
朱由校當然不知道王韜抱著這種想法,他想的是怎麼樣才能超越前人的水平,造出更大更好的船來。
這種想法確實不錯,不過由於技術的失傳,再加上倉促上馬。縱然有一些當年蛛絲馬跡的技術和圖紙流傳,造船也不是一帆風順。好在皇帝辦事有無數的人為之操勞,加上能工巧匠不少。當年最大的寶船雖然沒能造出來,不過小一點的卻是有了方案。
朱由校叫王韜來當然不是來看造好的船,而是看已經鋪設好的龍骨。
造船用的木材是從HN桐柏山運來的杉木,朱由校也不是想一步登天造出當年最大的寶船,而是選擇了當年隻算是二等的寶船。
關於明朝大寶船的尺寸究竟有多大,曆來存在爭議,但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想造出張44丈,寬18丈的船基本是不可能的。140多米長的木質戰船,別說是古代就算是現代的技術也難以實現。
比如王韜眼前這艘船,鋪設的龍骨也就是40來米。完全不懂船舶知識的王韜對此毫無感覺,卻不知道這船如果真能建造成功,也算得上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木質戰船了。
“王師傅請看,這船長十八丈,寬六丈,當年三寶太監出洋的大船比這個還要大。可是工匠們都沒有把握,這船他們多少還有些信心。”朱由校言語之中帶著些許的遺憾,不過更多的還是高興,畢竟大明早就沒有這麼大的船了。
王韜估算了一下,十八丈換算成後世的米也有60米了,這樣的船並應該不算小。
“科技都是一步步的進步的,上界造船現在用的都是鋼鐵,木船隻是作為遊船使用。不過皇上能帶人造出十八丈的船也是非常了不起的,這船裝上大炮,縱橫大洋應該不是問題。”王韜先是普及了一下後世的船,見朱由校有些失落,隨即也誇了他兩句。
“上界的確是神仙手段,用鋼鐵造船,簡直匪夷所思。”朱由校倒不是失落,而是震驚王韜說的話,鋼鐵造船這聽起來就很厲害。
“不是什麼神仙手段,而是鋼鐵冶煉技術比大明發達而已。待日後造出了蒸汽機,這船就不需要桅杆,用蒸汽機帶動機輪,船的速度不但快,逆風航行也不是問題。”王韜聽朱由校說神仙手段,當下笑了笑,後世的輪船當然不是什麼神仙手段。
反倒是龍騰大陸才真正算得上神仙手段,以靈石為動力,銘刻符文驅動大船、飛船,在後世地球人眼裏也是神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