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如何提高企業統計工作質量(1 / 2)

會計與金融

作者:莊雪花

【摘要】企業統計工作是企業經營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統計核算的數據不僅反映企業經濟運行質量的狀況,還是企業會計核算的基礎;統計提供的分析與預測報告不僅可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支持,還可以為企業的中長期決策提供參考。所以,如何提高企業統計工作質量,充分發揮統計的整體功能,不僅是企業統計工作者的課題,也是擺在每個企業經營管理者麵前的課題。

【關鍵詞】企業 統計工作

一、影響企業統計工作質量的因素

1、統計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被重視程度降低。從企業統計服務的主體來看,企業統計工作的服務對象以服務政府為主、服務本企業管理為輔,統計指標體係以經濟總量指標為主、以經濟運行質量指標為輔。從企業的統計信息和功能來看,企業統計工作一般隻局限於對企業內部信息統計,缺少對外部市場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統計人員不能全麵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動態,難以寫出高質量的分析報告,使企業統計的整體職能未得到充分體現。致使企業經營者認為,企業統計工作是為國家盡法律義務,為上級主管部門指標數據彙總服務,而對企業自身生產經營管理作用不大,因此,企業統計工作得不到企業領導應有的重視。

2、企業利益需要使統計資料真實性要求受到挑戰。統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統計調查所需的資料,不得提供不真實或者不完整的統計資料”。在實際中,有的企業沒有按照統計法的要求提供統計資料,有的甚至提供虛假數據,其原因,一是有的企業經營者在統計數據作為對政績考核或幹部選拔、晉升時,通過虛報、墓改統計數據來達到爭取榮譽、撈取實惠的目的。二是部分企業為了保密或某些既得利益,不願意及時提供真實的統計數據。經濟轉型期的“既得利益”觀,對統計數據的真實性進行著挑戰。

3、企業統計核算基礎工作薄弱。一些老企業計量手段不健全、統計工作規章製度陳舊,導致企業統計基礎工作薄弱。一是統計基礎核算資料不完整。例如,化工企業從原料進廠、加工到產品出廠大多在各種密閉的管線、容器中流動、儲存。沒有與之相配套、適應的計量手段就無法取得完整的原始數據。而一些企業為降低成本隻重視原料進廠、產品出廠的計量,對裝置之間、生產線之間的互供原料沒有計量手段,靠估計或設計數據為核算依據,使統計工作缺乏準確性。二是由於計量手段不健全,不僅導致統計數據失真,還導致統計工作不規範。三是陳舊的統計工作規章製度不能對企業統計人員起到約束作用。

4、企業統計專業性崗位與低素質人員不匹配。統計工作包括對數據進行收集、彙總整理,進行分析與預測,其需要有專業水平的工作人員。目前,企業部分統計人員素質不高,不僅學曆較低,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事業心及責任意識不強,造成統計數據的差錯、失誤,使企業統計工作陷入被動。統計人員兼職多且流動性大,統計人員兼職多以會計工作為主,使得統計人員很難再投入較多的精力進行統計專業知識學習。造成企業統計人員不穩定、素質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多年以來,統計部門對企業統計人員要求標準放寬、待遇低,降低了統計工作崗位的吸引力。二是企業經營者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逐步降低。三是在職統計人員沒有充分發揮統計職能作用,統計工作的重要作用沒有得到真實體現。

二、如何提高企業統計工作質量

1、統計部門要依法為企業統計工作創建寬鬆的工作環境。一是要依據《統計法》的規定,因地製宜地建立和完善與統計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統計法規體係,將統計數據管理、統計監督納入法製化軌道,這既是保證企業統計工作有條不紊開展的基礎,也是從法律的角度保障統計信息的真實、準確、及時的基礎。二是廣泛開展《統計法》的宣傳教育,增強法律觀念和守法意識,特別是要增強經營者的守法意識。三是建立一套既能準確反映企業經濟運行狀況,又能滿足自身調查要求的統計指標體係,避免重複調查和指標交叉,嚴禁多頭向企業重複布置統計調查任務。四是要定期對企業統計人員進行崗位培訓、考核。統計部門的嚴格要求,一定程度上會促使企業經營者重視統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