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陳市長的一番溝通,總算讓他願意出動,幫助董力夏賽雪獲得公平的評審機會。其實以陳市長的眼界,董力許多利害關係都不用說得很透。以董力對陳道斌的了解,他的骨子裏實幹家的性格還是多過政客的圓滑。他不會一味的從政治利益出發,而是會聚齊一省專家之力,為工業企業的改製探索合理的出路。
評審定在十一月十一號,還不太流行的‘光棍節’。董力算了算,以船舶救生艇來說,除了艇身結構有現成的設計圖紙之外,雙方的博弈重點應該在救生艇用絞車,救生艇電動馬達與配套救生艇吊艇架的起升,伸縮與回轉上。
董力將設計結構拆分為若幹模塊化,排定了所剩一周每天需要完成的部分,他才將技術類的工具推到一邊,仰躺在沙發上,緩緩地揉起了太陽穴。
救生艇與所用的吊艇架通常是成套采購的,在九十年代安全意識日趨重要之後,成為船舶甲板機械中必備而又不可分割的一支。
董力前世在這方麵很花了一番功夫,可如今要手繪成套的設計圖紙,而不像日本IHI有整個的設計團隊,確實讓他有些疲憊。
這次正規的設計可不像剛重生時農村的釣魚機,那時隻是原理相通下的隨意拚湊,這次卻連每一個細節參數都要符合幾方麵,幾個公式的核算。
暫時排開技術上的枯燥,董力將心思放在自己所籌劃的‘第二步’上,姓楊的那小子也該派上用場了。
其實上午一聽那個楊姓工程師的經曆,董力已經大致估到這家夥是靠什麼模式混飯吃。中飯過後,董力特意找人調查了一下,果然與自己猜想的一致。
這個楊工當初可是跟著廠長陸仁家一起從沿海回來的,而且,廠子裏一些遊艇的配套技術都是他獨立掌握,不肯假手於人。
這類人的生存模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以倒爺的圓滑個性,在沿海工廠裏混個幾年,通過各種途徑弄到圖紙後就帶到內陸城市,找一個當地人,由對方出資金與人脈,打通各種執照與法人稅務等關節。由他出具技術與沿海多年積累的客戶源來兩人合夥創業。
這種模式不僅興起於內陸城市,甚至新世紀的江浙兩省,中小型的私企都是靠這種途徑網絡到廣東沿海或者國內其他研究所轉職人員才逐步發展起來的。
在這個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年代,董力沒工夫尋求法律途徑將楊工解決掉。可是法製淡薄的年代,人治的威力就體現出來了。
根本不用依據合法途徑,董力給剛到人大履行的夏副主任去個電話。不需要理由,總之兩天內將這家夥掃出玻璃鋼廠的體製之外。
夏副主任剛到人大,正是人走茶涼,爭著表現‘說話還沒有完全失效’的時刻,雖然玻璃鋼廠陸廠長,邱助理都進了監獄,玻璃鋼廠沒人有人事權。可是自己一個人大副主任,踩一個小工程師,還需要走正常渠道?
兩天後,楊工莫名其妙卻也無從辯駁的被踢出了玻璃鋼廠。不愧是沿海飄過的人,他並沒有狗急跳牆,四處鬧事,而是繼續巴結著大利卓男:“大利先生,這絕對是迫害,把我趕出廠子還不是因為我主張引用你們的技術嗎?不過對方都出動迫害這一招了。證明他們是真的怕了大利先生的技術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