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舊金山直擊!第三次工業革命搖籃(1 / 3)

舊金山直擊!第三次工業革命搖籃

風向標

作者:賴筱凡(台灣)

美國國慶日隔天,加州舊金山市中心人潮熙來攘往,兩條街之外,一個簡單的門麵,高掛著的招牌寫著“TechShop”(技術工坊),這裏是趨勢大師安德森(Chris Anderson)口中,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搖籃之一。

走進技術工坊,隻見前台小姐正親切地招待著那些初來乍到的訪客。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裏,一名流浪漢鹹魚翻身的傳奇故事,就在這裏發生。

流浪漢變老板

曾靠救濟金過活一張傳單改變命運

他是羅斯(Marc Roth),三十八歲,一家提供鐳射切割代工服務公司的老板,靠著一台鐳射切割機,他自己一個人,一年至少賺進新台幣百萬元。然而,你能想象在一年半以前,羅斯還是個領政府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嗎?

2011年冬天,走在舊金山街頭的羅斯,當時的感覺比誰都冷。來到舊金山之前,他曾是在拉斯維加斯工作的電腦工程師;婚姻的破碎,讓他興起了到舊金山重新開始的念頭。不料,卻因此讓他走入人生中最深的低穀。

金融海嘯的後遺症,讓羅斯原本談到一半的三個工作機會,全部落空,最後更因為生了一場病,連披薩餐廳一小時十美元的兼職,也跟著飛了。他賣了車,賣了電腦,卸下所有上班族該有的一切,住進了政府的收容所。

“當時,我的經濟來源隻有每月加州政府發的59美元,以及一張儲值210美元的食物請領卡(功能類似食物券,可到與州政府合作之商家換取食物,無法兌換現金)。”打開皮夾,拿出這張橘色的食物請領卡,羅斯好像在說一個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故事。“我從來沒想過,有那麼一天,我會住在收容所裏,領著州政府發放的救濟金,用食物請領卡到商店換溫飽。”

對羅斯來說,這一跤,真的跌得太深。“我一直在找工作、等機會。”突然望向窗外的羅斯,指著地鐵站入口臥躺在地的流浪漢,眼鏡背後的雙眼一沉,“其實,80%的流浪漢,你從外表是分辨不出來的,他們可能和你一樣坐在餐廳裏吃著潛艇堡,一邊領政府救濟金度日,一邊找工作;隻有20%的流浪漢寧可露宿街頭,也不願給自己重生的機會。”

羅斯住在收容所裏,領救濟金,這都是不爭的事實,但他與多數流浪漢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每天醒來,我都到就業服務站去找工作。”羅斯的韌性,讓他在聖誕節前夕,收到了一份來自聖誕老人的大禮。

收容所裏的兩個人,討論著一張傳單,“聖誕特價,隻要49美元,就可以學會3D打印、鐳射切割的技術,還能無償使用這些機器……怎麼可能嘛?”其中一人念了傳單上的內容,顯然不屑一顧,下一動作,他將這張傳單丟進了旁邊的垃圾桶。

站在一旁的羅斯,把他們的對話聽進了耳裏,就在他們轉身離去後,羅斯撿起了這張傳單,他在心底默默讀了一遍:“我也沒什麼好損失的了,這就是一個機會,我願意去試試。”那時的羅斯,口袋裏隻有加州政府發放的59美元救濟金,捏緊了手上的傳單,他決定到上麵的地址瞧瞧。

羅斯的心情有多忐忑不安,完全可以預見。“我是一個領救濟金、住在收容所的流浪漢,他們可能不願意教我,甚至不讓我進去,萬一我把機器弄壞了怎麼辦?……”這些負麵的想法讓羅斯糾結不已,直到坐在技術工坊裏,繳了49美元的會費,拿到了一張上課證。我流浪半年多以來,第一次有了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