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 為自己的腦袋作主(1 / 1)

前幾日,一位老友在成都南門開了一家麵館,並執意要緊跟潮流進行O2O改造。我們勸他不要跟風,“從南門送到北門這麵就不能吃了”;更重要的是,受邀去店裏嚐了一口麵——難吃得足以關店。

老友中了O2O的毒,這毒是在腦袋裏的。按經濟學假設,雖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每個人的行為都是理性的,但大衛·休謨兩百年前就告訴過我們,真正支配我們行為的,隻有觀念而已。進一步說,或遲或早,無論好壞,那些指引我們的東西不是各自的利益、理性,而是思想、理念。張維迎先生早就想透這點,他說整個人類曆史的發展就是一種思想和主義戰勝另一種思想和主義。關鍵是,裹挾於其中的我們,如何自處?

其實,今天的處境似乎已經很糟糕了。

這個世界更為淺薄、表象。我們都在隨波逐流地活著,碎片化信息消解了係統化思維,即便是最應該百花齊放的商業思想市場,也開始板結。從機場到各種媒體渠道彌漫的都是幾個大佬的聲音,“馬雲說”、“雷軍說”、“雕爺說”大行其道,以至於連前文所述的那位麵館老板也似乎忘記了,一碗麵首先要好吃,把忽悠人包裝成互聯網思維能行嗎?

今天,中國商業思想市場看似多元實則單調乏味,言論被霸權壟斷,就像大觀園裏唯一的淑女隻能是賈母,因為她掌握著評判淑女的標準。很多時候,理念的真偽缺少檢驗環節,正確與否變成了誰說的、誰掌握著話語權。

難道,我們就不能為自己的腦袋作主嗎?我們說今天的消費主力變成了個性張揚的一代,麵對他們,我們是否足夠清醒且依舊堅持獨立判斷?在這個想要聚集粉絲的人太多,多到連粉絲都已經不夠用了的時代,在這個行業變遷開始以分秒計算,十年積累不抵一夜靈感的時代,我們是否依舊保持一份頭腦冷靜?

冷靜分為三重境界,其一,善陣者不戰,善於把握戰略方向的人不戰而屈人之兵;其二,善戰者不敗,市場經驗豐富的人不容易失敗;其三,善敗者不亂,麵對失敗,決定下一次是崛起還是倒下的,唯有心態。

大眾沒有智商,隻有情緒以及情緒的傳染。當你把自身置於“烏合之眾”,你也就從企業經營者,變成了一個被經營的對象。是不是為自己的腦袋作主,決定了你是當企業家,還是當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