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商榷(2 / 2)

然而,在這那麼多場的戰爭中,也暴露出了揚州軍許多的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兵力薄弱的問題。現在趙磊已經不是當初在常山時候那個小小的太守了,管理著不止一座城池。如果隻孤守一城的話,有個萬餘士兵就足夠了。可是揚州地大物博,光是一些城池派人鎮守就要耗費不少的兵力。舉例來說,就比如江北的廬江郡和壽春郡,趙磊分別留了張郃的五千人,和高順的三千人,這一下子就去掉了趙磊手上部隊將近大半的人數。原本趙磊初初來到壽春的時候是一萬七千餘人,現在過了長江來到秣陵之後隻剩下了八千人,加上張漢手上的吳郡一萬人,也隻不過兩萬不到。如今荊州劉表、劉備虎視眈眈,在夏口囤積重兵,以廬江的三千兵力來說,確實有些捉襟見肘。趙磊也一定再會派兵去增援廬江,這樣一來,在秣陵和吳郡的兵力必然大大減少。揚州尚未完全統一,揚州軍在接下來收取柴桑和會稽的時候勢必要和當地的山越蠻族發生正麵的衝突,所以兵力不足的問題已經是擺上台麵,顯而易見。

第二個問題就是定都城的問題,原本趙磊在離開吳郡的時候還是想把吳郡當成自己的根據地的,可是以現在的的戰略角度看來,吳郡距離中原比較遙遠,而且如果江北的城池遭到敵軍的侵擾的時候,從吳郡去救援在時間上顯得有些倉促。而秣陵位於長江口,有天然的地理優勢和運輸優勢,下連吳郡,上抵北揚(揚州北部)。救援和出兵兩不誤,實乃首都的最佳之地,所以這遷都之事也是重中之重,要盡快辦好。

第三個問題,就是揚州整體的發展,包括了農業、商業、民心、科技、技術等等方麵。趙磊和張漢是穿越者,擁有了這個時代古人沒有的先進思想和管理理念,將現代的技術套用古代這完全是一件可行的事情。如果能夠用現代人的智慧加上古代人的勤勞,說不定能夠將揚州發展成中原九州的佼佼者,也為趙磊日後逐鹿中原打下良好的內政基礎。

大廳之上,當張漢提出除了第三個觀點之外的幾個意見之後,大家紛紛討論起來,就著自己擅長的內容發表著各自的意見。武將則是過多的談論揚州軍要招軍,建立騎兵、水軍的事情。而文官則是為一些內政出謀劃策。大廳在眾人喋喋不休的話語中儼然成了一個嘈雜的集市,好不熱鬧。

“主公,屬下認為在此之前,主公還是要現將遷都的事情給辦好,然後正式的向天下人宣布接管揚州,並冊封揚州各個官員的官職。這樣子做不僅可以顯得主公的這個揚州刺史的名正言順,還能讓天下人看到我揚州尚存明主,讓他們紛紛投之效勞。還有之前在剛剛進吳郡時,沮先生提出的聚賢榜的事情也可以實行起來了。現在揚州局勢已經平穩,我們也不用擔心敵軍有內奸混進來了。即使混進來,也掀不起什麼大風浪。所以招攬賢才,也是我軍的重中之重。”賈詡這時候說道。

聽了賈詡的意見,趙磊點頭說道:“好。就依照賈先生所言。不過那麼多事情一時也辦不過來,我們剛剛平定揚州,要一步一個腳印的慢慢來,打好基礎,步步為營。”

“主公英明!”大廳內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