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文是書生,就算武功再高,那也是武功高強的書生。一名滿口孔孟之道的書生,怎會輕易發怒?
秦楓與李若文相識,是在成都府,那時,李若文身為一府總捕,而他是奉命下山的武當弟子。
二人相識不久便義結金蘭,而後更是曆經生死,患難與共。
秦楓此刻卻滿麵茫然的看著李若文,道:“不知??????有什麼疑點?”
李若文怒氣稍平,施了一禮,道:“賢弟原諒愚兄,適才魯莽了。隻是此事不僅關乎我徒兒的名節,更關乎他的生死。若他因為此事而墜入魔道,殘害無辜生命,你我更是萬死難辭其咎。試想,阿水僥幸不死,若他武功大成,會做什麼?定然會尋你和柳千秋複仇,你是正道數一數二的高手,阿水若殺不了你,定會向魔道人物求助,那麼他理所當然的成了邪魔外道。他胸有仇恨,再有一幫魔道人物協助,天下人士不知多少人死在他手。他若當真因此事墜入魔道,我必清理門戶,那豈不是他也必死?”
李若文這一番解釋,秦楓才恍悟後果之嚴重,愧道:“啊也,當初我的確未曾想到此節。當晚救他那人武功詭異,斷然不是正道中人。”
李若文繼續說道:“可我在大理見了他,隻是因為他拚死救護一位姑娘,我便知道他斷然不會變得凶殘,他依舊是當初善良的阿水。可是??????你們給他戴頂勾結東瀛人的罪名,他這輩子恐怕難以翻身了。”
秦楓聽李若文口口聲聲稱自己是冤枉了阿水,早就有了疑惑,這時更是忍不住,問道:“大哥何以見得阿水便是被冤枉的?”
李若文搖頭歎道:“賢弟雖在江湖打拚多年,於人情世故上並無絲毫進步。你想,柳千秋何以在上官元遇刺時忽然出現?當時柳千秋和上官元之間隔著阿水,他又是如何在暗器射出時忽然間便反應過來,並且救了上官元?這兩件事都可認為是柳千秋運氣好或是他反應快。可你再想,傷在什麼地方可以讓人說不出話來?”
秦楓一想,覺得李若文說的句句是道理,道:“人的身上若是受了傷便說不出話來??????恐怕隻有啞穴?”他也是不知,隻是猜測罷了。
李若文卻搖頭,道:“人體每一處受傷都不可能說不出話來,即便是痛得呻吟,那也是片刻功夫。可阿水是因為氣結,胸中怨氣上升,這才說得出話來,這是何故?嘿,定然是被點了啞穴,使得他說不出口。”
秦楓聽得暗暗點頭,仔細一想,驚道:“你的意思是柳千秋害他?”
李若文繼續搖頭,他一直在搖頭,說的話卻另秦楓一直點頭,說道:“不一定便是柳千秋,但和柳千秋脫不了幹係。要麼是上官元所為,要麼是??????當時屋中還有他人。”
秦楓想到當時冤枉阿水的情景,又想起阿水當初憤怒的麵容,欲哭無淚的眼神,嘴裏發出的“吼吼”的聲音,更是悔恨交加,歎道:“我??????我錯怪了阿水了。”
“你也無需難過,隻要能找出陷害阿水之人,也算是對阿水的補償。若要查明此事,還得靠你全力施為。”李若文上前輕輕拍著秦楓的肩膀,安慰道。
便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一人叫道:“李大俠,秦大哥。”說話的是柳千秋。秦楓麵色一變,就要發怒,李若文卻一把按住他手,輕聲道:“來日方長。”
相比秦楓,他便鎮定許多,他知道柳千秋在誣陷阿水之事上脫不了幹係,但也不一定就是他所為,若此刻便聲張了出來,必定是打草驚蛇,唯有暗地裏查探,才能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他畢竟心中疼愛著徒弟阿水,雖看見他與一群殺氣極重之人待在一起,他卻一直認為阿水是被秦楓等人逼得墜入魔道,隻要他還阿水清白,阿水立刻便回到他身邊。李若文近些年來未曾招下徒弟,便是一心等著阿水回到武當。
柳千秋推開房門,笑道:“此處的地主老爺請我們前去赴宴。”說著便舉高了手中的拜帖。
秦楓也鎮定了許多,他也是聰明之人,猜到了李若文的意思,心中想著:“大哥一點未變,他還是那麼聰明,他還是那麼愛護弟子。”手伸了出去,接過拜帖,道:“誰?”
拜帖一翻開,幾個大字映入眼簾:“恭請李若文大俠、秦楓大俠赴萬年居小酌。”落款的字卻極小,秦楓仔細一看,這才看得清楚:“襄陽無名氏 宮朝天”。他一看這拜帖,心情頓時好了許多,雖然他一來襄陽便吃了虧,卻有人如此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