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各大高校的大幅擴招,大學聯考的升學率大幅上升,大學教育也開始普及。可是問題也隨之而來:每年都有大量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學生們,用人公司也同樣困惑:為什麼每年畢業的這麼多大學生卻沒幾個能符合自己的用人要求?
“本科滿地走,碩士多如狗,隻有博士可以抖一抖”,話雖可笑,卻正是台灣教育與就業現狀。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轉向大眾化,隨之而來的挑戰也給大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要想在每年數十萬的應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一張大學文憑已經遠遠不夠了!再加上原本就“供大於求”的就業市場受到國際經濟和台灣經濟的影響,大學生找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因此,“畢業即失業”的說法早就已經廣泛流傳於大學校園。
那麼,大學生為什麼會“失業”呢?
很多大學生的思想上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大學生擇業隻是取決於大學最後一年,因此他們大多在前麵的幾年大肆揮霍時間,然後在臨畢業的時候才開始考慮就業的問題。事實上,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大學生就業,需要的是厚積薄發,它不僅需要畢業生有過硬的專業能力,還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求職技巧固然能讓人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能力,但是事實上,人才的內在實質才是根本。
誠然,大學跟國中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需要學生不停地學習。但是它並不需要像國中那樣為了某個考試而消得人憔悴,大學學習,學得更多的是自主的學習態度,為人處事的方式以及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大學裏,很多同學努力學習,為了考試成天泡在圖書館,日日挑燈夜戰,鏡片比啤酒瓶底還厚,最後他們確實擁有了一定的專業能力,卻不見得有創新的能力和獨立的工作能力。
也有許多同學在大學時候參加了許多豐富多彩的社團,為了拉讚助、做節目等等耗費了相當大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沒有時間學習。結果到後來,他們的確有了相當強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強烈的責任感,卻不見得有過硬的專業能力。
還有的同學,他們把聯考失利的心情帶到了大學裏,老認為自己學校不好,專業不好,以後就業沒有出路,對自己極度缺乏自信心,這也是一大誤區。
有一個朋友,他國中時的成績十分優異。可是由於家境貧困,加上聯考的失利而不得不念了一所聲名不佳的五專。不僅學校不好,專業也很冷門——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在為他的不幸歎息,認為他這一輩子跟好工作徹底絕緣了。
事情顯然夠糟,但是這位朋友顯得異常平靜。專業冷門,他便自行選修當時很熱門的IT專業課;學校學習環境不好,他就趁別人看電影、泡吧、逃學的時候,躲在計算機房裏研究那些晦澀的專業知識。
畢業之後,他並沒有四處找工作,而是從連報酬都沒有的學徒做起,整天給人遞遞工具、跑跑腿,然後趁著師傅工作的時候,學上那麼兩招。慢慢地,他學會了修理計算機、裝配計算機,最後他還成為了師傅。這個時候他去找工作,自然有公司要他了。
可是,他並不滿足於修計算機、裝計算機的地步,花更多的時間自學編程的有關知識……一路走到現在,他已經是一家著名IT公司的主管,發展前景自然不用多說。
這個故事實際上揭示了為什麼一些大學生在求職的時候總是處於劣勢的原因:他們缺失了一些必要的就業素質——較強的學習能力、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麵對困境不低頭的能力。
在現代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需要優秀的綜合素質。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大學時間裏最快最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質,如何對專業知識、能力與就業質量進行儲備,如何在畢業的最短時間內適應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是每一個大學生都應當慎重考慮的問題。而這些,本書都會做出詳細的闡述與建議,希望看完本書的大學生們能夠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為人生打下堅實基礎,創造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