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節
台本殊看著下方吵著一團的眾人,不覺把兩個大拇指放在頭部兩側,用指肚輕輕摩挲著有些發脹的太陽穴。
日澤拉附近,水草豐沛,牛羊成群。相對於貧瘠的西蒙來說,東蒙可說掌握了原北蒙近八成是牲畜產量。牲畜多,糧草多,自然人口密集,部落就多。而部落多的後果就是,點子就多,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軍隊,也有自己的代言人,遠沒西蒙的軍事化管理來得團結。以前有個強大的西蒙在前方頂著,眾人還能齊心協力,共擊敵人。如今蘭寧被圍,似乎旦夕可下,各個部落之間自然沒了那些顧忌。顧忌少了,扯皮的事情就多了起來。
比如現在,蘇雲部和烏珠穆沁部正為糧草湊措的事爭得頭破血流,蘇雲部認為,自己部落出的勇士越多,理應受到特殊對待,由別的部落提供糧草支持。而烏珠穆沁部則認為,他們是部落在前期出力最大,太後坐鎮後方,調度疏通更是立功不小,所以他們才該享受別人供奉。雙方就為這麼點小事爭得臉紅脖子粗,最後台本殊無法,承諾自己部落出大頭,他們出小頭,其餘的,按照各個部落平分。這等稀泥和下去,雙方才心不甘情不願的點頭。
擺平了這件事,台本殊鬆了口氣,以為可以就此消停一下,那知又出現了問題。因為接下來討論的,是一份聲明。西地一大片小國,有很大一部分是以西蒙的潘屬國身份存在的,這幾天樓居聯合西北,然後糾集了十幾個小國,準備聯合出兵解蘭寧之圍。樓居隻是個外強中幹的角色,叫得再厲害也派不出幾個兵,台本殊自然不懼。可加上西北三省就不一樣了,兩方一個是西地第一強國,一個是西北總督,而何嘯天剛剛擊退北漢大軍,更是影響大增。如今兩方同時呼籲出兵,堅定站在蘭寧一邊,這也是個惱火的事。
兩方聯合西地十來個小國,集結了好幾萬兵力,對外號稱十萬,正在西涼與樓居交界一帶集結,準備出兵來解蘭寧之圍。
眼見著西蒙即將滅國,暗地裏向東蒙宣誓效忠的西地小國也多了起來,但經過這麼一連串動作下來,許多小國又變得猶豫不決,幹脆來個壁上觀。
但這點,恰恰又是台本殊不能接受的。
誠如吳明所講,如今東蒙的戰線拉得太長,後勤補給已開始吃緊。這些國家暗地裏宣布效忠,見麵禮肯定豐厚。而台本殊明言金銀不要,隻要糧草。雖然這些小國運來的糧草不多,然聚沙成塔,總能緩解一二。可有些家夥三心二意,不但舍了本意,甚至還有部分人蠢蠢於動,似乎想派兵參加“蘭寧援軍”,怎能不讓台本殊吃驚。
所以這則通告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上麵雖然洋洋灑灑寫了上萬言,裏麵的內容不外乎威逼利誘,一方麵大肆承諾,隻要現在效忠東蒙,一旦蘭寧城破,就可以減免甚至取消這些小國朝貢。另一方麵自然是威脅了,四十萬大軍,在這些小國眼裏,怎麼聽都是一個恐怖的數字。樓居是西地第一強國,人口基數也不一定有這等水準。如此兵力,任何國家對上都隻有被橫掃的份,所以威脅起來也是分量十足。
裏麵的內容沒問題,出發點也是好的,可等到落款時卻出現了問題。日澤拉那位皇帝陛下隻是個傀儡,四十萬大軍雖然名義上屬於一個國家,但卻是各個部落湊成的。所以這落款上,就需寫上各個有實力的部落名稱。這本來是小事,但這個落款過程卻是出乎異料的艱難。關鍵在於排在第四的查幹部和第五的阿拉坦部發生了爭執。誰都知道,現在東蒙太後烏珠穆沁氏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雖然礙於身份的原因,這個女人不在此地,但烏珠穆沁部要排在第二,卻沒那個部落敢放在第一,否則太後娘娘定不會輕饒了他,所以這第一的位置,非烏珠穆沁部莫屬。而大軍能夠打到蘭寧城下,左賢王台本殊出力甚巨,所以台本部放在第二位,眾人仍然沒有異議。蘇雲部出的兵最多,而且有第一勇士坐在營帳裏瞪著,也沒人敢和他叫板搶第三的位置。但這則通告上的第四個位置則被各部落代表爭得頭破血流。爭得最凶的就是查幹部和阿拉坦部,兩部力量相差不大,查幹合易是東蒙戶庫司司長,阿拉坦奇是兵訓司司長。兩人一個是政務府要員,一個是軍務府幹將,誰也不服誰。眼見二人越鬧越凶,台本殊無法,隻得打亂重新排列,效仿古法以筆劃排序,兩人這才罷休。看眾人的意思,落款處誰的字大誰的字小都要爭論一番,眼見坐在上首的台本殊臉色越來越黑,爭論的眾人這才怏怏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