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常4(1 / 2)

第二十八節

離豐台還有兩天的路程。

原野上,到處都是高低起伏的丘陵,這些小山雖然不高,但卻增加了斥候的偵察難度。李源騎在黑旋風上,極目遠望,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分,靠近地平線的太陽,象一團快要熄滅的火球。整個原野上都籠罩起金色的寂靜,遠處山巒披上晚霞的彩衣,天邊幾縷白綢般的薄雲,也變得火帶一般鮮紅。

烏梁河是沙洲境內一條內陸河,並不寬,最寬的地方也不過一裏。此時,三萬援軍正沿著烏梁河逶迤東進。霞光徐徐下沉,那些人,那些馬,都拖出了老長一條斜影,倒映在河麵上,明滅不定。薔薇色的斜暉,閃爍不定地蒙在河麵上,烏梁河麵,也如被大火燒著了一般,變得一片金色。

盡管刻意放緩了速度,但行軍十來天,全軍上下仍有些乏了。李源一揮長矛,對身邊的親兵下令:“李豐,傳令下去,全軍就地紮營,把各路將軍請來,召開緊急會議。”

三萬大軍,其中兩萬是李源新組的黑甲軍,兩個萬夫長分別是廖勇和屈武通。他們雖是李鐵硬塞過來的,但經過幾年的磨合,對李源已極為服膺。李源相信,隻要自己不是舉兵反叛北漢,這二人都會對自己言聽計從。現在唯一有問題的,就是趙無能塞過來的一萬步兵,以及這萬餘步兵的主將,歸義將軍趙莫懷。

趙莫懷是東北總督趙無能屬下的一員大將,雖無顯赫戰功,但甚受趙無能器重。援軍出發前,趙無能曾親自囑咐於他:“兩萬騎兵是為驅趕難民,一萬步兵是為善後,輔助防守。”這樣說似也無懈可擊,但李源更清楚,趙無能嘴上說得再好聽,但趙莫懷隨軍出征的另一個原因,怕就是防著自己,防止自己轉投南漢。

他不禁搖了搖頭,都說趙總督不擅用計,看來果然不假。這一萬步兵不但拖慢了大軍行程,更讓己方將令不一,實乃敗筆。自己若真不管不顧,投降南漢,這一萬步兵要起的效果,怕也有限。不過想歸想,他卻不好提出異議。畢竟,吳明和自己的交情,卻是在那裏擺著的,他們有想法,也在情理之中。

三萬大軍,俱稱精銳,李源將令一下,隊伍馬上就停了下來。各路斥候四下而走,輜重營分發帳篷,士兵開始埋鍋造飯,一切顯得有條不紊。李源的主帳升起未久,各路將領來了,行過禮,一一落座。李源也不寒暄,徑直道:“豐台近在眼前,各位將軍可有什麼想法,查漏補缺,方言必勝。”

廖勇和屈武通率先站起來,同聲道:“稟李將軍,兒郎們俱已準備停當,隻等到了豐台,就能一鼓做氣,盡剿做反亂民。”

李源曾下過將令,要大家一路小心,保持體力。廖勇和屈武通兩人,看來是做得極好。他望了兩人一眼,心頭卻有些抑鬱。兩人都是滿麵於思,彪形大漢,全是將軍本色,看來個性也是一般無二,直來直去。這種人在兩軍對峙衝鋒時,是良好的騎將,但要他們揣摩上意,或者臨機應變,那就有些勉強了。說明白點,兩人就是將才而非帥才。

李源朝兩人點了點頭,然後掃了其他將領一眼:“其他將軍可還有什麼話說?”

所有人齊齊站起,恭聲道:“我等萬事具備,願聽李將軍令。”

李源眼尖,就見趙莫懷雖跟著諸將站起,一張瘦臉卻大見憂色。他雙手虛按,等眾將落座之後,才盯著趙莫懷和顏悅色地道:“大敵當前,各位更應戮力同心,趙將軍有什麼話,直言不妨。”

趙莫懷和李源年齡相仿,但個子卻不高,長相也十分普通。如果剝去他一身鎧甲,把他丟到人群中,就會泯然眾人,任誰也會不會想到此人是歸義將軍趙莫懷。

趙莫懷站了起來,輕聲細氣地道:“李將軍,依末將管見,此次豐台之援,怕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李源心頭一動,這趙莫懷不顯山露水的,難道還真有什麼想法麼?正待追問,廖勇已經站了起來,粗聲大氣地道:“趙將軍有話就說,別像個娘們一般扭扭捏捏的,憋在心頭滲得慌。”

歸義將軍趙莫懷,屬趙無能統轄,長駐東北建烏省。而廖勇和屈武通兩人則是雙山關騎將,如果不是此次西征,雙方這一輩子都難有交集。兩方派係不同,山頭不對,加上騎將天生看不起步兵將領,所以要讓廖勇對趙莫懷和顏悅色,無異於緣木求魚。趙莫懷品階比兩人高,是有了稱號的實名將軍,但廖勇的語氣,卻並無絲毫尊敬的成分。

聽得廖勇的詰問,趙莫懷卻也不惱,仍是不卑不亢的道:“李將軍,難道你不覺得,事有蹊蹺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