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等快棋與平常下棋時有些不同,每一子幾乎是對手的棋子一落盤麵便要立刻想出應法。若一招不慎,恐怕再無扳回的餘地了。本來也不曾說要下快棋,但吳明應得如些快法,武公本來就是一肚皮火氣,自然不甘人後。
快棋拚的,不外乎棋道經驗。自己年齡大了吳明一倍有餘,難道還怕了這小子不曾?
第二十三回合後,吳明長出了一口氣,而武公的臉色則慢慢沉了下來。他手裏拿著個炮,卻久久不能走下去。
拚子到現在,黑方並沒吃虧,但紅方比黑方多了兩兵。這本來也無甚要緊,但如此戰將下去,以子換子,拚到最後,黑方最終肯定要輸在兩個兵上。
低沉的號角聲響徹長空,那是近衛營突破敵方本陣的信號。吳明收拾下心情,對著仍在沉思的武公道:“公爺,該你出手了。”
這話乍聽之下,似乎是吳明在催促武公盡快走棋。但後者卻清楚,事實並非如此,吳明話裏的意思,是該波斯人動手了。
武公捏著棋子,似乎正在考慮,但心頭卻驚駭不已。
近衛營騎兵的戰力,竟然威力如斯?
開局階段,吳明婆婆媽媽,瞻前顧後,走得極慢。但一至中局,雙方卻是以快打快,並無絲毫滯澀。所以這局棋到得現在,滿打滿算,最多也就兩個時辰,但也就這麼短短一段時間,中西本陣竟然被南漢方麵鑿穿了。
那可是五萬鐵騎啊,多了近衛營兵力一倍有餘。
艾絲特此次東行,初始目的隻是和中西結盟,以此換來北方的安寧。如此一來,波斯才可安心對付宿敵南蠻人。也就在這時,南漢以太後遇刺為借口,兵分三路,對中西發動了西征。艾絲特趕到庭牙時,得知廖勝已帶兵增援成州去了,不得已之下,隻能跟著去了成州。那知這廖勝實在不爭氣,被南漢在對馬草原衝了個七零八落。混亂之中,艾絲特也落入南漢之手。波斯公主被南漢精騎的氣勢所攝,一麵和吳明墨跡,一麵飛鴿傳書,希望借此和南漢結盟。
這等計劃,實與初衷大不相符。消息傳到格汗時,所有人大吃一驚,雙方就是否與南漢結盟展開了激烈爭吵。一部分人認為廖氏統治中西幾十年,已建立了完善了軍政體係,南漢就算得一時之利,也難長治久安,終究會失敗。所以波斯應該信守承諾,按照原計劃和廖氏結盟。但持這部分觀點的人並不多,隻占了朝局的一小部分。
爭得最厲害的,是皇帝腓力烈和文公懷亞特。
腓力烈認為,南漢終究是東漢正統,和其結盟,首先能昭示正統性。其次,中西總督廖青長期不在,三個兒子一盤散沙,早晚會被南漢各個擊破。現在和南漢結盟,更能顯示帝國的誠信。
但這等想法卻遭到了以文公懷亞特為首的文臣集團強烈反對。懷亞特認為,中西戰局才剛開始,一切勝負還是未知之數,就算南漢獲勝,但早晚也得和北漢展開激烈對戰。一旦如此,勝負依舊是未知,現在早早結盟,萬一南漢失敗,勢必招惹到北漢的怒火。到時候和南蠻一聯手,帝國危亦。
這個時候,武公溫非而特的意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溫非而特選擇了支持皇帝。
懷亞特的意見老成持重,從內心上來說,武公是傾向於懷亞特的。他支持皇帝,和懷亞特是政敵隻是一方麵,另外也有向皇室賣好的意思。正因為如此,他對南漢的部隊的戰力一直持懷疑態度,認為公主多少有些誇大其辭。
這次公主遇襲,更讓他堅信了這一點。
艾絲特對吳明的愛意,是個人都看得出來。她如此積極促成此事,自然與此有關。一想到這點,武公雖然表麵沒說什麼,心頭其實也憋了一股火。所以才有了波斯和南漢在天青河沿岸的假戲真做,差點打出真火。
此次他以自己為質,邀吳明河中對弈。雖有讓近衛營安心殺敵,不用擔心波斯過河拆橋之意。其實還有很重要一點,就是想借中西五萬騎兵的戰力,來看看艾絲特嘴裏說的近衛營騎兵到底有多厲害。
南漢騎兵確實厲害,以斑窺豹,這個國家的其他部隊也差不到那裏去。既然如此,自己要再猶豫,那就成了國家的罪人了。想到這裏,他站起來微笑道:“吳大人的棋術老夫佩服,麾下兒郎的戰力亦讓老夫傾羨,是該老夫出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