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1(1 / 2)

第二十節

那個親兵應了一聲,和兩個戰士抱了一大捆衣物出來。軍中準備的,自然隻有軍裝。吳明接過來,把這些衣物一一分發給他們。他走上前,親自為那個小男孩蓋上禦寒衣物。然後吩咐道:“小易,等會你帶他們到醫營,讓軍醫為這小男孩看看。”

現在不光是那個老者,一大幫難民全部跪了下來,磕頭不止:“多謝將軍,多謝將軍。”

吳明心頭沉甸甸的:“等軍醫為這孩子看了病,你們晚上就歇這裏吧。”

那個老者道:“能討點吃的,讓大家有條活路已屬萬幸了。實不敢再麻煩將軍。小老兒鬥膽,敢問將軍名諱。”

旁邊的丁閑之接口道:“老伯,這就是我常向你們說的近衛營吳大人。”

“他原來就是吳大人啊,怪不得。來,大家都過來,為吳大人磕頭。”

如此一來,吳明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要他們不要多禮。但這群難民態度堅決,堅持要向吳明行大禮,身旁的親兵都拉不住。最後沒辦法,隻得側著身子受了半禮,才讓親兵帶著他們,千恩萬謝的走了,臨走的時候,那老者還一個勁的在嘀咕,說以後要為吳明立長生牌,天天上香祈福。

等他們走得遠了,吳明才向丁閑之道:“丁大哥,你怎麼和這些難民呆在一起了?”

丁閑之望著那群難民走遠,才轉過頭來,眼中也似有異色閃動:“我是見這群難民可憐,才自告奮勇的來向軍隊討糧的。沒想到正巧遇到了你,否則……”他搖了搖頭沒再說下去。

吳明沉默了。誠如楊易所說,近衛營的糧草也是有限,從南版到雙彙,這條山道上的難民實在太多,就算把所有糧草拿出來救濟這些難民,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如果不是遇見丁閑之,自己最多不追究他們哄搶軍糧之罪。至於救濟,那也是愛莫能助。這個話題自然不好再繼續下去,他想了想道:“丁大哥,你現在準備去那裏?”

望著山間星星點點的篝火,丁閑之笑了起來:“這次南漢西征,三路大軍中,就下路聲勢最大浩大,我本以為最先得到進展的必定是下路。那知戰事一起,結果卻大出意料。你在對馬草原以少勝多,接連擊潰廖勝,廖石騎兵主力。不但讓天下所有人刮目相看,甚至連我也走了眼。無奈之下,我隻得朝成州趕,希望能到現場了解下經過。不過今天在這裏遇見了你,難道戰況又有變化了?”

吳明點了點頭道:“是,朝廷令我率近衛營支援下路。”

丁閑之道:“這麼說,你們現在是去雙彙了?”

“是。”吳明想了想,又道:“丁大哥,現在兵荒馬亂的,你孤身一人實在太過危險,就別去成州了,跟我一道去雙彙吧。”

丁閑之又笑了笑道:“吳大人,這次你不邀請我也要賴在你隊伍不走了。我要看看,讓孫都督束手無策的雙彙城,你又能用什麼妙計攻下。”

他如此一說,吳明反而有些尷尬。成州大捷,自己雖然出了些力,但也是在丞相和左影的計劃上添磚加瓦而已。如果真讓自己放手指揮,不一定能取得如此戰果。丞相為了對馬草原之戰,可謂殫精竭慮,準備了整整三年。能有如此戰果,那也在情理之中。不過裏麵的許多內幕自然不好向丁閑之說,聽得他答應和隊伍同行,吳明喜道:“如此最好,走吧,我們去火邊邊吃邊談。”

丁閑之見聞廣博,不論什麼東西,總能說些典故出來。征途上有他相伴,倒也有趣得多,聽他答應留下來,吳明也有點興奮。

越往南走,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起來。一路所見,盡是盈路白骨。有的屍體剛剛腐爛,散發出陣陣惡臭。原本這條驛道十分繁忙,但向南行了兩日後,就幾乎都見不到人了。山間驛道兩旁,本也有許多村莊,但裏麵大多空無一人,更增幾分蕭索之味。

從盤貴到成州有近千裏,如果放馬狂奔,四天就可以到。但近衛營在山間走走停停,差不多用了十幾天。等快到雙彙城時,路上已見不到一個活人了。甚至連屍體都被收斂起來。大概是孫雲龍的西征軍做的。

有難民的時候,他們與部隊爭道,大家頗有微詞。但當看到這人間慘像時,所有人都沉默了。眾人心裏都是沉甸甸的,吳明心頭也很不是滋味。

難民一少,行軍自然加快,十一月底,經過長途跋涉,一萬多近衛營戰士終於趕到了目的地。遠遠的,就見到驛道上站著一大群將領,打著南漢特有的湛藍“漢”字大纛,下方正中站著一人,正是這次下路軍主帥南陽省都督孫雲龍。吳明翻身下了馬,走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道:“孫都督,小子來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