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拿破侖的垮台。—貝爾捷。—達呂伯爵。

皇帝的滅亡有兩個原因:

1.自從他加冕以後,對那些無能的人太感情用事;

2.把皇帝的職業與總司令的職業混淆起來。

1813年6月18日之前在雷西克 的整個晚上他都被皇帝這個職業占據了,他要給西班牙發布命令而不是第2天撤退的細節。因為沒有接到命令,貝爾捷像平常一樣,沒有任何預感,也不敢負任何責任,例如皇帝的副官本應該有埃爾斯特橋的指揮權並判斷炸掉它的時間。

在雷西克,一支十五萬人的軍隊被一支隻有三萬人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那就即沒有藝術也沒有手段可言了。

這支十五萬人的軍隊是由一些精疲力竭的年輕士兵組成的,他們由一批精疲力盡的將軍指揮,這批將軍本身要服從一位天才人物領導,而這位天才人物處理更多的是帝國的事務而不是軍隊的事務。

一個受世人喜愛的人與總司令的身份不太相稱,他作為軍隊的首領顯得有些愚笨;再則,他還要受到兩個君主的幹擾,這兩位君主受到那些大臣的慫恿,整天糾正他在他們看來所犯的錯誤。可愛的施瓦岑貝格國王的絕對無能以及接下來的混亂讓我們覺得,如果當初軍隊的事物均與意大利軍隊的將軍商量,而且他專一負責這一項事務,法國軍隊就有救了。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一個積極的參謀長,有計謀,至少在需要時,他要敢於自己拿出第二套方案,總之一句話,不能像貝爾捷那樣。我們見到他在這一時期已經完全累垮了,像他的主人一樣被新王子的角色忙得團團轉,害怕利益受到損害,在信中表現得過於禮貌。這個王子如此的精疲力竭,以至於在別人向他征詢命令的時候,經常看到他翻倒在椅子裏,雙腳放在桌子上喘息著作為回答,在這個缺乏積極性的靈魂裏,人們所能看到的其它表現就是對那些表現出性格和活力的將軍們的一種反感,這種事天天都有發生,但在軍隊中卻很少見。有必要告訴他這不是勇敢嗎?所有的人都很勇敢,人們都知道,那些缺乏職業活力,害怕自己名譽受到影響的將軍們,在指揮一個軍團前進的時候,會用個人的魯莽行為填補他們的不足。

如果說皇帝喜歡用優雅的方式將聖·日爾曼鎮提供的待從聚集在自己身邊的話,那麼貝爾捷王子則明顯地偏愛那些穿著講究、很會識別肩章的年輕軍官。

應該肯定地說,自埃伊洛戰役以來,貝爾捷王子應直接對法國軍隊的不幸負一半責任,由於他的錯誤,損失了一個兵團(貝納多特元帥的兵團)。

在行軍時,軍隊擁擠在同一條路上,在同一個村莊裏都會出現大腦的過度疲勞,也會產生可怕的混亂;這越來越會引起當地居民對我們的反感,而這些居民以前是那麼好,那麼有人情味。

如果這種倒退在1805年隻被那些親眼見到的人所認識的話,那是因為皇帝有幸遇到了達呂伯爵,他後來是馬塞納在蘇黎士部隊的撥款審核員。這是一位少見的人物,善於命令和工作,在凡是與政治有關的事情上,他表現靦腆,主要是因為他是雅各賓人的敵人,在恐怖時期,他們把他投入了監獄。皇帝讓他做了大總督,並負責大部分總參謀長的工作。部隊的一切行動由他領導,他完全有能力領導這支隊伍。

達呂伯爵直接與皇帝一起工作,但是,他過於幹練,或者說他太忙了沒有時間去與總參謀長周旋,這個總參謀長給他規定了許多條件,他必須征得他的同意。經常可以看到達呂伯爵在回答一些建議時用這樣的詞:“我執行德·納沙泰勒王子的命令……”(大家都知道,這是貝爾捷將軍的新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