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亂局(1 / 2)

似乎連樊瑣都沒有料到,丁勤會如此痛快。向軍令以禮相辭之後,二人直接上路。

此處距離南州州統所在的中京郡,著實有一大段距離。不過好在二人都未留耽擱之心,基本上是剛剛亮便啟程,黑後才找地方落腳,每日都走行十時以上。

一路走來,丁勤對於樊瑣卻也是了解了不少。樊瑣出身並非什麼名門,父輩僅僅是一名農民,後樊瑣機緣遇到恩人慧眼相識,拜入門下,這才表現出了超凡的資質,一路修為猛進。

後來,在其恩師的推薦之下,樊瑣進入幕府之中,從軍令府下一名治安員開始,踏實肯幹,屢屢建功,一步一個腳印地升到了縣軍令;後又調入郡守府下,雖然未得升至郡守,卻也成為了郡守一人之下的專員,可謂是寒門勵誌的典範。

當然,正是因其出身原因,樊瑣為人剛正、不夠圓滑,這麼多年來吃了不少虧。與丁勤路上交流多了之後,他也以一個長者身份,給丁勤講了不少人生道理,讓丁勤對他有了幾分好感。

連行五,路程已近三分之二。但第六到晚上,二人都覺得有些不對勁。

因為這一走過的幾個線,都在調動兵馬。而且,在路上他們也遇到了幾隊已經組隊完畢列陣待命的軍隊。

這些縣,分屬兩個郡。一般來,若在一個郡中有某些情況,調動兵馬予以應對,是有可能的。但是,兩個郡同時調動的情況非常少見。

除非,有某個較大的匪部動亂。

可是,在這個區域,並不存在什麼匪部。

晚上於客棧住宿時,二人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個疑問。樊瑣最後表示,若是第二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表明身份,向那些軍隊的負責人問一問。

沒有想到,第二上午,他們真遇到了。

那支嚴整的軍隊大概有五百人左右,帶隊的是一個四十出頭的軍官。

樊瑣作為一個郡的專員,有一係列的特權。那支軍隊的軍官以禮相待,並且向樊瑣報告,州統最新下令,如意坊聚眾謀反,要求各郡縣立即收攏軍隊,就近對如意坊各分坊形成合圍,今夜間十二點發動集體攻勢。

如意坊謀反?

這個消息讓丁勤和樊瑣都大為意外。

因為他們都明白,如意坊現在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幕府之間抗衡。

而且,如意坊多年來都沒有任何逆反的動作,甚至在很多時候,還會忍屈向幕府示好。突然就謀反?這很不合常理。

再問及謀反的細節,卻是無人清楚。就像是要找丁勤一樣,命令中隻有要求,沒有理由。

就像是那個軍官透露的一樣,當夜裏,各個郡縣兵力同時行動。如意坊大大的分坊,盡管是在各郡縣的兵力調動之前有所準備,但基本沒有幾個能幸免於難。

因為單就人數對比來,雙方的實力太懸殊了。

但是,事情並非止於此。

各郡縣兵力調動,造成了一部分日常駐防空虛。南州部分匪部乘機作亂,甚至有幾個縣的軍守府被攻破;還有些打鬧的賊人,也是看準時機,在一些局部的城鎮中搞出了些名堂。

之後,如意坊似乎也不再企望能與官方和平相處,剿殺之中殘餘的人化整為零,又開始了與幕府的周旋,整個南州在一夜之間,便由和平安寧,變得處處騷亂。

樊瑣不止一次感慨,州統的命令下得太達魯莽,不計後果。對此,丁勤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實際上,他倒是很關心如意坊的總部怎麼樣了。

因為那裏,極可能有另外一件寶物八仙舟!

就在他們到達州統府的前一,民間開始傳出消息,如意坊的總部,被州統親自率兵突破,逆賊叛黨被殺得一個未留。

但是,關於是否有寶物,沒有半點風聲。

丁勤的心中已經有了兩種猜測。

第一種,謀反是真的,但是目的並不是謀反。若是如意坊真有八仙舟,發現九轉門總部被襲,很可能意識到八仙舟有危險,故借謀反來掩人耳目;特別是在總部失陷,分坊盡失的情況下,將八仙舟交給可靠托底的人來保管,更為安全,甚至可以實現從此秘傳,再不現世。

第二種,謀反是假的,重兵討伐的目的正是八仙舟。假如這一切都是南州的州統所為,那就很好解釋最後這一步了。幕府派本來就有一件功法,為了貪心霸權,其他遺器都會形成不可回避的誘惑。

當然,若是所謂的盤古百遺的傳是真的的話。

行至州統府下,二人先找了個客棧住下。因州統連續兩個命令都略顯粗糙,為確保州統不是受人脅迫,樊瑣決定自己先入州統府中以稟報名義一探虛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