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祈,一夜練劍,一直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才依依不舍的放萊恩走,對此萊恩無任何不滿,對於小祈如此勤勉,內心中反而更是讚賞 。
隻是在指導小祈練劍的過程產生的一絲疑惑一直無法得解,很是糾結,在詳盡闡述三招基本鬥技後,小祈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握精要所在,但之後的時間一直無法進一步的突破,始終與理想的有那麼絲毫偏差,無論如何糾正,最後總歸不能“完美”!
這基本的風係鬥氣氣武者三招,按理說應該並不難學,前兩招,提速為狀態技能,在見到小祈施展後,其移動速度和攻擊速度都有極大提升;集中技能也是如此,施展招式動作更加穩健,命中目標提高,特別是在開啟提速技能狀態下,高速的移動和高速的攻擊速度,讓攻擊命中精準率降低很多,而此時開啟集中狀態技能同時兼用的情況下,更能保證在提速運動過程中,命中目標。這是兩個非常完美的狀態技能。小祈也發現這二者間的妙處,應該來說,萊恩很是讚賞了。
但是如同所有名師一樣,萊恩也是非處犀利的指出,小祈的一些不到位地方:就比如說“提速”這招,或者說小祈的左手奇特之處,有時候比身體整體來得快些,又有時候慢一些,速度上無法協調,故而左手的動作走向顯得很是詭異,無法按常理判斷。
小祈努力很久還是收效甚微!最後萊恩以為小祈今白日裏受傷的緣故,更何況拋開這點不說,小祈今日修行進度亦是非常處快速。
單說提速這招風鬥氣狀態技能,效果卻也是非常好的,但是運氣順序卻很是模糊,說不清道不明的,比如說鬥氣由丹田處 驅使至四驅,那麼在提速的時候,那麼在單位時間內先驅到腳上?提升移動速度?以身法的速度帶動整體的攻擊運劍速度?還說先把丹田的氣驅動到手腕上,直接提高舞劍的速度和攻擊力度? 澳風聖典隻說提速有如此功效,卻沒有明確的細說如此種種!
再說集中,鬥氣堅持與手臂和武器上,行招之間沉穩如風,而且又能增加武器的堅韌性,可如果身法不穩,老是晃動又如何能夠保證武器的命中?
同樣,穿刺也是如此,驅使鬥氣是作用在人體上呢?還是武器上?如果都有?那麼哪個改先?哪個該後?
到後期,對於高手來說這沒有什麼區別,肯定是兩者都要驅動,但對於前期,鬥氣值,以及驅動力(功法,運轉速度,控製鬥氣能力,契合度等)不夠的前提……
一般來說澳風家族是鬥氣驅動到自身軀體的,而後期才考慮驅動到劍,但是如此慣性,模式發展下去,一直有一個觀念,更看重自身的身體以及身法,劍上的鬥氣比較少,而在武器一途,隻能選擇名劍利器來輔助,好的名劍可以有好的導氣性,包括澳風聖典的創造者也是如此,乃至其他係的修行者也是講究首先用鬥氣 玩轉 驅動全身 或者四肢,後通過四肢作用於兵刃上、亞裏士.多德所給的鬥氣修行方式,卻是剛好於此相反,說是武器乃是肢體的衍生,是身體一部分,既然也是身體一部分,那麼便一開始的時候便不能厚此薄彼,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把氣驅動到劍刃上,可問題也在這裏,因為小祈鬥氣值太少,是以雖然他想這麼幹來著,但是鬥氣驅動到劍刃上畢竟是要經過手臂,手臂更是身體一部分,說是一視同仁,那好吧,那既然經過手臂,剛巧手臂也需要,那就先給了手臂,所以雖然小祈的理論構成似乎又正好相反,但是他現在所能達到的實際效果確實跟萊恩傳授的一樣。
但是在感覺細胞超級敏銳的萊恩看來,確實覺察出一絲不知所以然的異樣來。
分析如此的差異:若是一般人倒也沒多大區別,畢竟到在鬥氣以及驅動型充足的情況下,兩種運行模式倒也不見得差距太大,但還是有一絲區別,畢竟手臂是通過兵刃傷人,鬥氣在兵刃上投資更大,好鋼用在刀刃上!而兵刃者,傷人之利器也,主攻!相對而言,兵弱者,無論主動還是被動都會偏向於防禦, 兩者相峙,前者贏局更多。
更大的區別在於,若持劍者擁有強大的精神念力,以鬥氣為媒介,加持在武器上,與武器多多交流,長此以往,劍能生靈,擁有劍靈的武器才是一個標誌性的裏程碑,它標誌著,劍與持劍之人真正的心意相通,開始走向人劍合一的最高境界,那時候才能真正實現劍刃和肢體是一樣的為身體一部分,最後才能真正達到手中無劍,劍在心中,我即是劍,劍即使我,而那時身體隨便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甚至一道意念,均可化劍殺人!此為真正傳說中的武道巔峰!與奇魯曼傳說中的神話時代的存在都能有一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