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山道鏖兵(1 / 2)

這支所謂的“奇兵”都是從蒙古射手當中精挑細選而出,均為以一擋十之人,就是要在戰局進行到最為激烈的時刻,突然從山頂藏身處殺出,綴著敵人背後給予致命一擊,造成前後夾攻擊潰敵人的效果。

蒙古將領如此設計,不可謂不周密了,隻可惜沒等到大隊人馬發起進攻,帶領那支奇兵的百夫長立功心切,遠遠看到金狗當中的首腦人物和女眷在潭中戲水,心想這裏地處偏僻,等射殺了這些狗子再埋伏起來,也驚動不了磐寧宮裏的金狗,誤不了大局,這才有了剛才射殺歐陽克不成,反被歐陽克殺光的那一幕。

在歐陽克是否是帶路黨這件事上,趙洵難得地錯怪了他一回,不過也是這廝活該。

見路障已毀,千夫長口中呼哨一聲,率先抽出腰刀往山頂上衝去,那些如狼似虎的蒙古武士更是嗷嗷狂叫著衝在了前麵,一輪箭雨潑灑向山口處,替他們打開了衝鋒的通道。

一直到攀上山頂,蒙古人都沒有遭遇更多的襲擾,甚至連金兵的弓箭還擊都很稀疏,卻是兵馬同知自知手下士兵在箭術上比拚不過蒙古人,必然要在對射中吃個大虧,於是便把所有士兵都集合後撤,以步兵陣型迎戰。

眼見蒙古人在山道上露出頭來,兵馬同知一聲令下,金兵早已張弓搭箭多時,登時鬆開弓弦迎麵發射,霎時間無數道寒光直撲蒙古人而去。隻是與蒙古人相比,金兵無論在射箭的力道還是距離上都遠遠不如,近年來金朝軍中武備廢弛,士兵訓練既少,兵器裝備也頗有不足,尤其這些士兵還是從承平已久的河北東路留守司派出,每名士兵射不了幾輪,弓箭袋中的箭矢將堪堪將盡,卻並沒有稍阻蒙古人的勢頭,一邊撥打著箭枝一邊怪叫著衝上前來。

兵馬同知見不是路,急令金兵棄弓拔刀,前兩排士兵舉盾下蹲,以長矛探出盾外,近兩百名金兵擺成了一個堅實的陣型。

轉眼間蒙古武士衝到近前,一個個悍不畏死相似,沒有絲毫停頓便往陣型上衝撞而去,手中鋼刀霍霍揮舞,死命砍斫著盾牌以及盾後的金兵,而後續趕至的蒙古武士向金兵的後隊拋射幾次弓矢之後,也隨後加入了衝陣的行列。

山道上本就不甚開闊,一時間蒙古人在正麵投入的兵力有限,隻能試圖衝破敵陣,一層層地殺入進去。金兵在起初的緊張過後穩住了陣腳,前排軍士拚死向外格殺,而後麵的士兵緊緊跟隨,隨時補充空缺與敵人殺到一處,在兵馬同知的指揮下,金兵陣型不見散亂,反而一步步將蒙古人往山道下麵擠壓回去。

這時忽聞一聲大吼,便如平地生雷相似,卻見蒙古千夫長挺刀直前,手中一柄厚背重刀使動起來怕不有四五十斤上下,在金兵陣列中猛砍猛砸,幾下就搠翻了三四個擋路的金兵,又把一麵盾牌攔腰劈成兩半。他身後還跟著五六名蒙古軍中的勇士,凶悍之處與千夫長不相上下,手中各持著一柄重型兵器,在人群中往複衝殺,很快就打開一個豁口,阻止了金兵前進的步伐。

大股蒙古武士蜂擁而入,眼看就要衝垮金兵的防禦陣型!

危急之中,金兵陣後躍起了一道白色身形,輕捷之處勝似山猿,腳尖在山壁上點得幾點,騰挪數武即來到千夫長頭頂上方,一連串棍影幾乎肉眼難辨,迅疾點向千夫長腦門!

那千夫長乃是百戰餘生,廝殺中成長起來的軍漢,戰陣中的應變速度極快,還未察覺周遭有何風聲異常,卻是憑借著下意識的反應,本能地低了低頭,雙手立即舉刀上擋,恰將棍影攔在圈外。

刀棍相交之際,幾點火星迸濺而開,發出“砰”的一聲大響!

趙洵本意不欲殺掉這個千夫長,隻打算敲昏他了事,故此棍中附帶的內力連一成也還不到,沒想到千夫長一身蠻力不弱,非止架住了這一棍,還隱隱有將雙截棍向外彈出之勢,當下趙洵又加了兩成內力上去。

這下子千夫長可萬萬抵擋不住了,刹那間兩眼暴睜,仿佛整座山都壓到了身上相似,才自硬挺了片刻,隻聽膝蓋處喀喀響了幾下,竟然片片碎裂開來!

千夫長哼也沒哼一聲,眼前一黑栽倒在地。

其他幾名蒙古勇士一見大驚,方待過來救援,謝懷遠早已緊隨而至,以手中一柄鐵杵攔下幾人,而趙洵又開始驅趕打散那些衝上山頂的蒙古士兵。

雖是親眼見到趙洵武功如此驚人,一合就打倒了平日被奉若神明的千夫長,但蒙古武士並未膽怯退後,仍是荷荷大叫著猛衝而前,隻盼在趙洵身上砍上一刀,戳上一槍。幾名帶隊的百夫長更是紅了眼睛,紛紛帶著手下士兵前來圍堵趙洵。

還有一名百夫長記起先頭千夫長在山頂伏下的那支小隊精兵,現在千夫長倒下了也沒人招呼他們殺出來,於是趕緊取出三枝號箭向空中發射,那號箭帶著嗚嗚聲響竄上半空,又遠遠地掉落山澗,等待半晌竟是一去不回頭的光景,再無半條人毛出來響應,讓這百夫長好生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