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丐幫外堂堂主的終身負責製不同,內堂堂主必須是三人輪換擔當,三年為一屆,首任堂主為魯有腳。這個製度的設立,起初是為了適應丐幫擁有四位長老的局麵,後來就成為定例沿襲使用下來了。
內堂保留並延續了丐幫的傳統風格,弟子多以樸實無華的窮苦麵目示人,不失乞兒本色,同時還允許采取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廣泛吸納社會各階層人士加入。
這個規矩的製訂當然遭到了以魯有腳為首的一大幫死硬汙衣派弟子的強烈反對,但是洪七公考慮到,今後丐幫要為趙洵收複北宋故土提供強有力支持,若再一味固守傳統,丐幫就隻能淪為衝鋒陷陣的下層士卒,還未必就及得上趙洵親手調教出來的大宋雄師,而他自己也對丐幫有著更高層次的期許,故此反複做通了魯有腳等人的工作,明確了這一條幫規的建立。
此時丐幫的整體人員構成不甚複雜,大都是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貧苦民眾,直白地說就是街上討飯的乞兒,另外一部分則是心胸正直、義氣深重的中下層習武人士,因為心慕丐幫忠義,或者欽佩某幾個丐幫豪俠人物的所作所為,從而被引入丐幫成為正式弟子。故此在內堂成立之後,幾乎所有人都符合加入內堂的條件,而洪七公與幫內的首腦人物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心思,在仔細甄別挑選之後,把一些不太適合從事內堂業務的人員劃分到外堂去,作為外堂補充壯大的基礎,而內堂人員則從即日起就開始履行自己新的使命。
內堂秉承的宗旨是八個字:辨惡明奸,懲惡鋤奸。
所以內堂又叫鋤奸堂。
這個宗旨的要害在於“辨”和“明”二字,實質上就是丐幫的一種自我賦權行為,乍看上去籠統寬泛,讓後來者有無所適從之感,其實表達了洪七公內心一個隱隱的渴望,即在草野民間保留一個獨立於官府之外的監督審判機構,好讓當政者不敢任性胡為。在當前這種舉國一心收複故土的大環境下,鋤奸堂的主要懲治目標當然是敵國境內那些為虎作倀之輩,但洪七公考慮得還更為深遠,他想到的是未來,期望內堂能夠對朝中上位者起到一個長期有效的監督作用。
據後世一些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所傳,某次大帝與布衣卿相洪諱七公者同遊華山,主賓相洽甚歡,然當大帝無意中提及鋤奸堂之歸屬時,卻被洪公厲言相拒,最終賓主不歡而散。
然而終洪七公一生,丐幫鋤奸堂與帝國統轄的各序列武裝警備力量始終配合無間,甚至頗有一些相敬如賓之感。
帝國十六年春,洪七公歿。夏初,職方司著手將鋤奸堂收歸治下,彼時抗爭者甚眾,而職方司以雷霆手段進行鎮壓,結果造成帝國由南至北的遼闊大地上,處處腥風血雨、高手星落,可稱為中華武林的一場浩劫!
在帝國曆史上,曾經有無數心懷夢想的能人異士藉由丐幫外堂加盟了鋤奸堂,但當得知鋤奸堂的幕後老板竟然是帝國職方司後,這些高人均憤然退堂而去。不過,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俊傑壯士發現鋤奸堂是一個更能展布自己才華理想的廣闊舞台,於是在職方司的引導下為帝國在海外開疆拓土立下了彪炳千古的曆史功績!
直到帝國曆四百七十七年之後,鋤奸堂出了一位驚天動地的蓋世英才,終於完美地解讀演繹了內堂宗旨,將洪七公的早年夢想與帝國興衰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一舉奠定了帝國後五百年的和平發展基礎,並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內堂宗旨的狹隘認識,也使得人們越發緬懷那位內堂的首創者,一個曆史奇俠的傳奇生平……
丐幫大會開完了,洪七公立於軒轅台頂,眼望浩蕩洞庭,波翻浪湧,恰如此刻自己的心情。
一輪朝陽初升,將這壯闊河山映照出萬千氣象,此時竟覺眼角有些濕潤。
洪七公自失地一笑,回頭招呼周伯通和郭靖:“走罷!我們也下山,還要給那個壞小子擦屁股去!”
他口中的這個“壞小子”,不用說自然就是萬眾景仰,生民偶像的榮王趙洵了。
趙洵給洪七公安排的這個任務可不輕,三人從君山島出來,經常德一路至瀘溪,往東南行四十餘裏已到鐵掌峰下,幾乎是綴著鐵掌幫眾的前後腳找上了它的老巢。
到了此處洪七公反而不急著上山,在山間尋了個隱蔽處三人暫時歇腳。
入夜時分,山外傳來響動,細聽之下似是刀劍相擊之音,在靜夜中錚錚而鳴,反複至三。
洪七公從藏身之地出來,循聲往前趕了一段,月光下看得分明,卻是一名胖大漢子身著錦衣站在亂石之中,雙手各持一把鋼刀互擊作響,發出相邀的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