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盛世端倪(2 / 2)

楊康看到洪澤水軍,“嘿”的一聲閉口不言。

船到龜山鎮靠岸,三人下船換馬,續向南行。此後一路所經地麵,無非是一派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的和諧社會景象,看得楊康嘖嘖稱奇,大呼意外。

其實楊康見到的也隻是表象而已,很多南宋官僚機構幾百年沉澱下來的積習弊端都被這幾年迅猛發展的經濟成果給掩蓋住了。

趙洵主持南宋朝政將近三年,時間短促而事務繁多,所能做到的無非是憑借腦海中的記憶提拔了一批誠實肯幹、能力突出的南宋名臣大將而已,靠著南宋小朝廷原本還算厚實的家底這才一直撐到現在,至於一些先進的治國理念和管理辦法,卻限於朝堂內外各種守舊勢力的阻礙,根本無法推行下去。他自知能力有限,威望又比不上開國之君,隻得任其自然發展,否則如果強製執行,“中興聖主”的名頭撈不到,重蹈宋神宗和王安石的覆轍倒是大有可能。

能讓他略感欣慰的政績之一,就是大力支持海外貿易,廢除市舶司“禁止商賈泛海私販”條令,開放沿海台州、溫州、福州、泉州、潮州、惠州、廣州諸港,通過強勁的海外市場需求拉動國民經濟的增長。去年南宋市舶司收入達六百萬貫,占年度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強,進而將所得財賦用於民生和人權的改善,再反過來促進國內需求的提升和市場的繁榮,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另一個政績也值得一提。

三年前趙洵把福建江灘製置使李玨手下的一名幕僚杜杲調任司天監監正,誥封子爵,並將“與願寶典”的相關章節隆重授予此人。杜杲實是南宋末年不世出的打仗奇才兼發明大王,想當年他發明的移動木樓、三弓弩炮、平底船、鵝梨炮、護城網等物將蒙古人打得哭爹喊娘,如今拿到了“與願寶典”,便給他天才的思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整日遨遊在科技王國的天堂裏,喚也喚不回來,偶爾著一下地,就擦出了一排溜激動人心的火花。那段日子趙洵就像是天天在過年,幾乎每隔一兩天就能從他那裏得到一個大禮包。

如今在整個南宋境內,隻有巴蜀一地能夠略微接近趙洵理想中的治世雛形。不過這一切,卻是趙柬在汝愚大叔和楊四娘的協助下完成的。當年在蕩平了吳曦叛亂之後,趙柬在川中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無人能與之抗衡,同時舊官員、舊勢力隨著吳曦的覆亡被一掃而空,趙柬再按照趙洵那一套後世的做法去治理川中,當然就阻力甚微。趙柬主軍務,兼管執法,汝愚主政事,兼管立法,四娘主儀典,兼管司法,仿照這個三人小團體模型,其它州府也上行下效,“三公”原則得到初步認可。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新興工商、地主階層的話語權逐漸得到加強,同業聯合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官民共同議事的場麵不再罕見,一些鄉鎮開始出現了直選主官的試點。有時候看到這三個人在四川的表現,連趙洵都忍不住有些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