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兩年前,趙與願就把四卷真經通習一遍,九陽內功也有了三四成火候,平時在寺中與少林僧人切磋武藝,在保留著大部分實力的情況下,仍然橫掃一切中下層武僧,並得到一院一堂兩大首座的頻頻首肯。
去年歲首,為了驗證自己的武功,趙與願特意參加了少林寺一年一度的武學考評大會,最後憑借一路“太祖長拳”,連敗寺中青年高手一十二人,就連號稱少林武學的希望之星、近年來大放異彩的少林四十七代弟子之首,年方二十五歲的無色和尚,也在第三十九招上被他一掌打翻在地!
少林眾高僧一片嘩然!
趙與願這幾年武功突飛猛進,一招一式之間均比以前增強了不少威力,少林“了”字輩的高僧們早就在懷疑他是不是就像幾十年前的火工頭佗一樣,暗中偷學少林內功心法,這可是犯下了少林寺的大忌!不過,在後來的調查中,這些和尚們查來查去也查不出證據,即便把跟他走得很近的覺遠找去問話,覺遠也是據實回答,包括那四卷楞伽在內,於願小施主從藏經閣中借去翻閱的全是佛經。
覺遠到現在還傻乎乎地以為『九陽真經』不過是一些強身健體、易筋洗髓的法門,而趙與願也懶得跟他解釋。
查無實據卻事出有因,眾高僧明知趙與願的武功突飛猛進,一定是與少林有關,但是找來找去也找不到一點兒真憑實據,心裏存下老大一個疑團。
後日,“大帝武功來曆”成為大宋帝國十大迷案之首,而和尚們在這件事上的曖昧態度卻越發讓世人們覺得少林寺的確是高深莫測,不愧天下武學重地的稱號。
一開始,趙與願在進入少林寺之初,並沒有刻意隱瞞自己的來曆,而老燕王後來知道他在少林寺中學藝,便不斷地來人來信,在成州的趙柬等人那裏也是如此,所以這五年相處下來,寺中僧人也約摸猜到一些他的身份,不過眾人都是隱晦其事,從不宣之於口,也不過多詢問,每次金人定期入寺檢查之時,和尚們還多方替他遮掩,說起來也承了他們老大一個人情。
雖然趙與願的武功初有小成,但是考慮到這些年少林武學走上了下坡路,他們關起門來自稱自王,早就跟不上世間武學的發展了,“蛤蟆功”是什麼境界?“九陰白骨爪”又有什麼厲害?恐怕連少林寺方丈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樣想來,趙與願覺得自己隨隨便便打敗幾個菜鳥和尚實在算不上什麼!
正是為此,他又給成州去信推遲歸期,在少林寺裏多待了兩年,也幸好這兩年風平浪靜,宋金之間都沒有什麼大的動作,才讓他得以安下心來專注於加強個人戰力,隻是越到後來進展越微,始終無法進一步提升內力,近幾個月來體內真氣運轉更是頗有窒滯之處,無論怎樣努力也達不到經中所言“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的境界,倒有些“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的跡象。
在前世趙與願曾經練過趙堡太極,知道其要訣就在於圓轉如意、渾然一體。以前沒有內力,隻能在大架上窮講究,現在有了內力再做不到,那就成笑話了。
趙與願也明白這是一個瓶頸期,短時間內是無法突破了,眼看五年之期將屆,他遂決意下山。
清晨站在少室山峰頂向四下裏望去,但見天地一野,雲海蒼茫,披襟臨風之際實是令人胸懷大暢。趙與願迎著朝陽大聲吟誦了起來: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
這一通發泄下來,胸中鬱悶之氣消散了不少,心情有些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