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鋪陳大計(2 / 2)

“那你可知我朝為何會淪落於今日之地步?”

趙柬遲疑一下,有些敏感言語涉及朝政,卻不是他這個自小就接受忠君教育的鐵杆皇迷膽敢宣之於口的,於是隻泛泛說道:“文官腐化墮落,不思進取,武備又複鬆弛,兵不精將不廣,當是此中緣故。”

趙與願搖頭道:“非也!你所說隻是表像,卻不知今日之局麵,實乃太祖當年之過!”

趙柬嚇了一大跳,向書房中左右看去,見隻有一個老宮女在旁邊,稍覺安心,連忙低聲道:“小王爺,您可要小心說話,雖說燕王府與今上親厚,可這種話哪怕是讓老王爺聽到也不得了!”

趙與願說這話也是有意試試趙柬的忠心,這一看他立場明確,心裏挺高興,揮手讓那宮女退下。現在他身邊這些人,不是奶媽保姆就是內監宮女,都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與他的利益關係早就牢不可破,榮損一枝,倒不怕他們泄密。

趙與願起身在書房裏來回走動,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開始給趙柬洗腦:“太祖其人,乃是我心中偶像,又怎敢對他不敬?呃,偶像就是……就是太上老君那樣的金身石偶塑像,永遠活在我心中的意思。然而太祖當年英雄一世,最後卻有兩件事情沒有做好,一是不曾收複燕雲十六州,二是設立了‘封樁庫’!”

封樁庫是宋朝政治製度的一大特色,其職能就是在每年的財政收入中,劃出一定比例的盈餘存儲起來,作為收複燕雲的專項資金,由皇帝本人親自掌握,所以這兩件事情說起來其實還是一件。隻是在影響上,趙匡胤沒能收複故土直接導致了中原北部地區的長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致使華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無險可守而至於後來的一敗再敗。

這些道理趙柬也懂,但他卻不明白封樁庫製度又有什麼錯了?在他看來,既然要收複燕雲,設立封樁庫正是一大創舉,可以保證充足的軍事儲備。

看著趙柬那雙充滿求知欲望的無邪眼神,趙與願便如是給小學生授課一般娓娓道來:“封樁庫之設,初時可以聚殮國家餘財,集中投入到收複之戰中去,然而太祖當年籌劃萬當之時,剛要對燕雲有所動作卻英年早逝。到了太祖身故後,更有何人可以說出‘朕要令目極之處均歸大宋’這般話,將封樁庫好好利用起來?太宗光義接連二次發動對遼國的大規模北伐,空耗國家糧餉卻一無所成,最後均以全軍覆沒而告終,以至於後來我朝談北色變!太祖空自傳下一個不切實際的偉大抱負,卻隻能在後人心中留下一個沉重的收複陰影,每當一想起此事便不由自主地選擇了逃避,後來的皇帝在麵對北人的侵略時,甚至興不起抵抗的念頭,這不能不說是太祖之過也!”

趙柬對他這番話明白了一分,卻又胡塗了九分,喃喃地道:“恐怕不能這樣說吧?這隻能說明我等後人無能,縱然有封樁庫等等好東西,我們也用不了,太祖又何過之有?”